漳浦農民創業園喜迎十八大:現代農業之園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喜迎十八大特稿
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 用先進科技提升農業 靠現代經營拓展農業
漳浦農民創業園:現代農業之園
“有了農民創業園,農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就有了更好的平臺。”10月29日,在漳浦農民創業園內,漳浦揚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紹文正打理自己的鐵皮石斛苗圃。今年3月初,漳浦縣率先創辦農民創業園,主導發展綠色經濟、現代高優農業。得益於此,揚基公司基地拓展到1.1萬畝,培植發展了100多種名貴花卉、苗木。
漳浦已有一個臺灣農民創業園,近幾年發展得又好又快,為何還要再辦一個本地的農民創業園?漳浦縣農辦主任王少平告訴記者,農創園是漳浦縣積極貫徹今年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的成果。在漳州市建設“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背景下,漳浦縣果斷劃出靠近國道324線的36萬畝土地作為農創園用地。
“這塊地本是很好的工業用地,拿來發展高優農業,説明著眼長遠發展綠色經濟已成為漳浦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農創園是與臺灣農民創業園南北相呼應的平臺。臺創園有著平臺優勢,主要側重在孵化功能上;農創園可以就近引進臺創園的現代農業技術、經營理念,孵化和推廣功能兼具,與臺創園形成互補互動。”王少平説。
漳浦農創園創辦後,在如何定位、規劃、加快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定位準,則發展道路寬。目前,漳浦將農創園定位在“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用先進科技提升農業、靠現代經營方式拓展農業”的思路上,致力發展綠色農業、設施農業、休閒農業、訂單農業等。針對高優農業專業化的要求,農創園已規劃出10個專業園區,著力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以揚基公司為核心的生物科技園內,已建設1萬平方米溫控大棚,預計實現年産鐵皮石斛1000萬株的規模。
龍頭強,則帶動能力大。王少平説,現代農業龍頭企業有資金、技術、市場、理念等優勢。為實現“農民再創業、産業再創造、技術再創新、環境再創優、效益再創高”的目標,漳浦農創園堅持以龍頭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目前,首批引進7家總投資超過10億元的內地龍頭企業。
“我本來是縣林業部門的普通幹部,上世紀90年代下海到上海花卉市場創業。在看到家鄉的農業平臺越來越好時,我就下了回鄉創業的決心。”楊紹文介紹説,他已在全國各地創建了30個現代農業基地,漳浦基地是最大的。
鐵皮石斛是揚基公司推廣面最大、效益最好的品種。楊紹文説,目前鐵皮石斛在市場上每公斤價格約5000元,比傳統農作物價值高得多。因此,發展高優農業,首先要選高優品種。揚基公司還主動對接臨近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引進臺灣高優品種、先進技術30多項,並經過本地化培育推廣,帶動1萬多戶農民增收。“等公司達産後,帶動農戶數量可實現翻番。”楊紹文表示。
立潮頭,則發展前景廣。近年來,兩岸現代觀光農業方興未艾,成為提升農業綜合效益的好路子。把每一個專業園區都培育成漳州的郊野公園、科普基地,體現了漳浦農創園規劃方案的前瞻性。漳浦農創園剛剛起步,前來觀光學習的兩岸客商、學生絡繹不絕,目前已接待了5000多人次。
據了解,漳浦農創園還注重挖掘基層農民的首創精神,大力培育一批有經驗、懂技術、能創業的現代新型農民。同時,與園內企業一道大力開展産學研合作,鼓勵引進人才,為農創園的騰飛提供持續有力的智力支撐。
目前,漳浦農民創業園內有農民18萬人。王少平説,農創園計劃用5年時間,使農業總産值突破100億元,農業産業化速度、設施農業程度、科技支撐程度以及農業“五新”利用率達到95%以上,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從現在的1萬元實現翻番。
走在漳浦縣境內的國道324線上,看到農創園、東南花都、臺創園、兩岸花卉中心、天福集團等連線連片發展,一條兩岸農業交流成果轉化推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黃金線”正在形成。
採訪手記
發展現代農業的創新之舉
雷光美 通訊員 張文藝
“三農”,始終是黨中央、國務院最關切的問題之一。10多年來,中央“一號文件”都是“農”字當頭。農民要增收、農業要增長、農村要穩定,同樣融入在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主旋律中。建設農民創業園,正是漳浦深化兩岸農業合作,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創新舉措。
發展現代農業,政策是先導。近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在絕好的政策機遇面前,漳浦農創園立足當地原有農業基礎,推進轉型升級,自然具備更多的優勢。
發展現代農業,先行求突破。作為臺胞主要祖籍地,漳州對臺農業合作走在了全國前列,臺商投資農業資金始終居全國地級市首位。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臺創園,目前臺灣農作物品種中,除檳榔外,漳浦通過臺創園平臺都引進了。如何把臺創園的政策優勢進一步放大,讓兩岸更多農民受益,漳州市、漳浦縣一直在思考在探索。漳浦再建農創園,正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謀求兩岸農民更多福祉的先行先試之舉。(記者 雷光美 通訊員 張文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