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青島臺協名譽會長朱瑜明:青島是最好的

2012-10-10 09:00     來源:青島臺商創業風采     編輯:王思羽

    “青島是最好的”

  談到青島,作為一個在青島創業近20年的“老青島”,朱瑜明沉穩的語氣中明顯讓人感覺到了他的欣慰:“在我個人來説,青島的人文、生活、氣候及環境等,都是蠻適應的。”

  當年,朱瑜明為何沒有選擇當時臺商投資正熱的南方,而是看中了偏北部的青島呢?

  朱瑜明告訴筆者:“我們1992年在這兒建廠。十多年來,有太多太多來青島考察投資環境的臺商和島內的朋友都問我一個同樣的問題:為什麼你來青島投資,而不是到南方?我是這麼跟他們講,我到青島來投資之前,我在沿海開放城市都走了一圈。最後做選擇的時候我要考慮到幾個問題:第一個我們是以外銷出口為主的企業,肯定是要在有港口的地方,這個青島是沒有問題。那另外一個我要考慮到的是我雖然是做外銷,但大陸這麼大的市場,將來我也要一步一步地進入大陸的市場。所以我必須要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地方來做第二步的國內市場的開發。那青島實在是一個很好的地理位置。從這邊坐飛機到上海、到北京都是一個小時。另外,我不僅看中了青島這個地方,更看中這個地方的人。我在廣東、福建考察時,發現那邊的一些工廠的大部分的員工是外地人,這部分人所想的只不過是為賺錢,而後回家興業,至於企業的管理、規章制度、産品品質等等,打工者並不看重。英派斯地處城陽,進廠的工人皆是當地居民,工人早晨上班,下午下班回家,業餘時間還可以幫家種田,精神狀態很好,公司規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員工都認真遵守,他們希望公司能夠永遠興旺發達,這種心態跟外出打工者的心態截然不同。這麼多年的實踐也印證了我們的選擇是對的。”

  朱瑜明説:“今天,很多地方的招商引資已經把優惠政策列為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而且大有互為攀比、爭相競價的趨勢。其實,我們都很清楚,所謂的優惠政策,我的理解其實就是政府或國家把一些應該得到的利益或稅收拿來返還。我自身感覺這是沒有必要的。2000年前,青島的臺資之所以沒有形成像蘇州或昆山那樣一種熱潮,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青島招商引資的力度沒有蘇州或昆山那麼強烈。”

  目前,臺商在蘇州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達74個,超過1億美元的項目有17個。尤其是臺灣大企業進駐蘇州後,其相關配套企業也紛紛跟進,形成緊密結合的企業群體,並呈現出規模化、集約化、基地化的發展趨勢。這種群體效應,恰恰是青島所短缺的。

  換言之,為什麼許多臺商願意去蘇州或昆山投資,就是因為看好了那裏齊全的配套廠家。這是目前青島存在的一個根本問題,也是和南方地區相比最大的差異。而這種協力配套廠家的不足,無形中就會讓很多考慮生産成本的臺灣廠家因之卻步。

  譬如,在蘇州投資電子資訊産業的臺灣企業達500多家。臺灣前20家最大的電子上市、上櫃公司中已有14家落戶蘇州,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主,生産配套齊全,研發、製造、銷售同步發展的格局。這也難怪蘇州之所以能成為臺商在祖國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了。

  如此,很多想做高科技電子的臺商不願意來青島,也是因為他們更多地考慮到了自己産品的上游、下游,考慮到了是否有適合自己發展的、齊全的配套廠家。於是,從某種程度上説,很多臺商是不得不選擇蘇州,不得不選擇昆山。也正是這種不得不的原因,慢慢造成了一種“物以類聚”的結果。

  “以我自己在青島十多年的經歷來看,臺商之所以選擇青島,原因並不在於什麼優惠政策。只要青島把一些服務內容搞好,把相關配套做成熟,讓外商有一種非常貼心的感覺就可以了。”朱瑜明如是説。

   本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與我網聯繫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