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休閒農場成臺商金字招牌 大陸向臺灣學什麼?

2012-07-12 08:00     來源:人民政協網     編輯:王思羽

  在北京市通州區有這樣一個家庭農場,在這裡你可以放眼青山綠水,品嘗臺灣特産,發現生活之美……無論是雙休日抑或節假日,帶家人朋友一同走進這個花果博覽園式的農場中,你不僅可以盡情地讓自己的腳步悠閒、身心漫遊,無拘無束地放飛心情,也能夠與家人一起共用天倫之樂。這就是由臺灣商人吳賜龍等人創建的摩登家庭農場。

  走進佔地6萬平方米的摩登家庭農場,綠意滿布的塑膠大棚裏栽種的是各種蔬菜;不遠處,農味十足的遊廊蜿蜒其間,讓人有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臺味濃郁與眾不同

  “建這個農場可以説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吳賜龍説,他其實主業是在北京開超市賣臺灣食品,這個農場本來沒想著刻意營利,也不對外開放,只有長期與他的超市合作的客戶才能進來。沒想到,後來越做越大,現在經營農場反倒成為他的主要工作。

  行走在一排排的塑膠大棚中間,吳賜龍向記者介紹,“這一排種的是番茄,那一排種的是青椒……那是來自臺灣的瓜和九層塔香料,這些都是採用有機種植,雞鴨也都是散養的。”吳賜龍表示,他的農場是按照島內休閒農場的模式建設的,同時為了突出臺灣風情,他並按照臺灣城市的分佈對農場進行佈局,“最北面是‘臺北’、‘陽明山’、‘基隆’,最南面是‘高雄’、‘屏東’……還有‘鵝巒鼻’和‘墾丁’。”

  “雖然臺商在大陸建的休閒農場越來越多,但是,我的農場和他們最大的不同是,我的農場不僅是親子型生態教育農場,而且也是兩岸首家半自助性質的農場。”吳賜龍言語間頗具自豪感地説:“跟我們一樣的目前是找不到的。”

  “我是經朋友推薦來這個農場的,在這裡自己摘菜、洗菜、自己燒烤,不僅玩得開心,還能體驗一把臺灣風情,真是不錯!”正在池塘邊烤魚的朱女士對記者説。她表示,在這裡看到的是臺灣地名,吃的是臺灣火鍋、臺灣香腸……喝的是臺灣飲料,連小賣部都有臺灣特産售賣。從去年9月第一次來這裡之後,幾乎每個月她都會陪家人來一次。

  寓農于教受歡迎

  “由於農場具有生態教育的特點,我最歡迎帶著孩子過來農場玩的家庭。讓孩子們在假期有個可以接觸自然的休閒地方,是我現在經營這個農場的最大樂趣。”看著遠處正在嬉鬧玩耍的幾個孩子,吳賜龍也開心地對記者説,“生態教育農場主要針對的是家庭,它在臺灣很受歡迎,每到假期,島內的年輕父母們就會帶著孩子去農場,讓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快樂成長。”

  據了解,臺灣休閒農業可以劃分為民宿和休閒農場兩大類別,包括鄉村花園、鄉村民宿、觀光農園、休閒農場和市民農園、生態教育農場、休閒牧場等類型。

  吳賜龍介紹,臺灣生態教育農場與普通休閒農業有所不同,教育農場往往是建設在休閒農莊模式上,看重的是農業文化的體驗和生態教育意義。生態教育農場就是將農業生産過程借由生態導覽、生態解説等生態教育手段進行展示,突出它‘寓農于教’的知性觀光價值。目前全臺已有數百家生態教育農場。

  “我特別喜歡到這裡玩。”朱女士4歲半的兒子正在她旁邊玩得樂此不疲,虎頭虎腦的小傢夥用充滿稚氣的聲音非常認真地説,小朋友可以隨心所欲地在任何項目上玩,就跟在家裏似的,非常自在。“我在這裡認識了好多蔬菜和動物,知道了它們是怎麼長大的。”

  “吳老闆的這個創意不錯,這樣寓教于樂的農場特別適合小朋友體驗農耕生活。”朱女士邊説邊豎起大拇指表示稱讚。

  臺灣經驗應與大陸特點結合

  “與臺商經營休閒農場的成熟經驗相比,大陸的休閒農業還處於起步狀態。”福建農林大學教授黃一帆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説。

  黃教授指出,雖然最近幾年,農業部和國家旅遊局聯手致力打造休閒農業,並設立了上百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而一些大型休閒農場,表面上看,由於各級政府的支援,不斷提升軟硬體設備,儼然成為市場主流,但是這種現代農業對於管理者的要求極高,而大陸很多地方往往都是一部分農民在經營,缺乏經驗,更不用説具備管理水準,服務層次。

  “休閒農業是與‘人’打交道,要‘引人’、‘留人’、‘留心’才能賺錢,因此服務意識、品質和創意非常關鍵。”黃教授表示,臺灣在發展休閒農業的過程中還強調要讓都市人親身體驗,讓他們動手,創意無疑是臺灣休閒農業的金字招牌,大陸市場廣闊對於臺商來説,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臺商要在大陸投資休閒農場,絕不能有照搬‘臺灣經驗’的想法。”和吳賜龍一樣在北京經營休閒農場的臺商黃一峰則表示。被業內稱為“臺灣第一代休閒農業代表”的黃一峰從2004年開始到大陸發展休閒農業,他以過來人的經驗指出,臺商照搬臺灣經驗在大陸發展休閒農業必然會失敗。他建議臺商要先了解大陸民眾的想法,以及各個省份不同的特色。以臺灣經驗為基礎,調整適合大陸特點的發展方式。

  對此,黃教授表示,兩岸休閒農業交流合作目前仍是處於初步合作階段,大陸各地在學習臺灣休閒農場經驗的過程中,也應當結合當地特點,揚長避短,休閒農場只有披上文化的“外衣”,才能更吸引遊客的眼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