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臺商20年故事縮影:“登陸”潮中的臺灣人

2012-02-08 10:46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思羽

  1月15日,葉春榮專門從黑龍江哈爾濱匆匆趕回廣東東莞。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組正在東莞檢查臺胞投資保護法實施情況。“沒想到檢查組會到我們中小企業來聽取意見。”事實上,經過20年的發展,葉春榮的“小企業”規模已經擴大幾十倍,去年甚至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逆流而上,股價翻番。

  葉春榮只是諸多在大陸的臺灣人的縮影。20多年來,成千上萬的臺灣人來大陸尋找機會,實現夢想,匯聚成兩岸不可阻擋的交流潮。

  “登陸”

  追逐夢想的地方

  一年365天,天天都有臺灣同胞往來于海峽兩岸,常住大陸的臺商、臺幹、臺生和眷屬更有百萬之巨。而這一切,都源於20多年前,打開兩岸間第一扇門的“大陸探親潮”。1989年,臺灣當局不得不放寬允許臺胞赴大陸的許可範圍。以探親為主的兩岸人員往來開始發生變化,臺胞在大陸開始投資設廠,進行學術、文體等交流活動。大多數“臺商故事”便由此開始。

  “最初來到大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邊的人力成本、土地價格都很低,當時在臺灣我們已經很難有生産加工業的成本優勢,大陸潛力巨大。”葉春榮回憶。1990年他38歲,隻身來到大陸。至今,他仍忘不了第一次到東莞考察的情形:頭頂行李,坐在拖拉機上,而這片古籍裏楊貴妃佇望的荔枝産地,放眼四週儘是稻田……

  20世紀90年代,臺商“登陸潮”一波接一波,葉春榮算得上“排頭浪”。之後,越來越多的臺商、臺幹搶灘“登陸”。

  美聲服飾輔料公司副總經理李崇章,1994年剛過而立之年,他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登陸”的那天是5月1日。“我替老闆到上海‘投石問路’。作為一個經理人,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公司有需要,大陸有發展空間,順理成章就來了。”李崇章笑著説。第二年,他的太太也來到大陸,和他一起打拼。

  “人不親土不得不親嘛!儘管剛到大陸人單力薄,但畢竟兩岸流的都是同樣的血液。”李崇章覺得即便是剛來大陸,也沒有很大的障礙,“而且那時候,大陸就對我們很尊重。”

  為了事業而“登陸”,是大多數臺商、臺幹共同的出發點:兩岸堅冰初破時,第一波投資的“排頭浪”聚集在福建及珠三角地區,而後延伸到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再延伸到環渤海甚至西部等腹地。

  蔡松穆則是為了學業“登陸”。

  1997年,他從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畢業後,參加了大陸為港澳臺學生設立的專門考試,考上了南京中醫藥大學。

  “我諮詢過一位學姐,在比較過兩岸的教材後,認為還是到大陸去學中醫比較好。”為了實現自己的中醫夢,2005年,蔡松穆又考上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融合

  見證成長的過程

  1月20日,蔡松穆到南昌一所大學試講,希望能找到一份教職工作。2009年7月,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後,蔡松穆幾乎沒有考慮過回臺灣,一直嘗試在大陸找工作。

  蔡松穆説,他選擇在大陸求職,臺灣不承認大陸學歷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是因為自己在大陸待久了,和大陸學生互動啊、生活環境啊都慢慢習慣了。“當然,媽媽會念叨我,比如打電話説:冬天下雪蠻冷的,還不如回來;爸爸則比較支援,他覺得大陸發展機會多,留在大陸也好。”他自己認為,每個地方都有好有壞。北京冬天是很冷,可是到了這裡,才知道什麼叫四季分明。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