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對臺工作十二五規劃獨立成章 學者業界覓臺灣商機

2011-03-14 10:28     來源:人民政協報     編輯:程軼文

  “本次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對臺灣的金融、研發、新興産業、餐飲業等多個行業來説,是一次擴大在陸規模,建立品牌,‘養大魚’的絕好機會。”3月8日,海峽對岸,臺北世貿中心董事長王志剛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提起大陸“十二五”規劃(草案)可能給臺灣帶去的機會時,言語間透露出異常的興奮。

  -對臺工作“十二五”規劃獨立成章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有很多亮點。尤其在涉及兩岸關係的部分,我注意到‘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十二五”規劃)首次出現用一個章節來進行闡釋,篇幅比‘十一五’規劃中的兩岸論述也詳細得多,這在以往不多見。”知名臺灣問題專家、福建省政協常委、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鄧利娟表示。

  “而這一章中,兩岸經濟合作被列為重點,也體現出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新特點。”她説,在“十二五”規劃中,內容也非常具體,如“大陸將建立健全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積極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和兩岸其他協議,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的後續協商……”她説,“既全面又具體,頗具可操作性。”

  8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在接受記者採訪談到首次把兩岸關係列為專章加以闡述時表示,這充分體現了大陸對兩岸關係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是近年來兩岸關係改善發展的必然結果。“‘十二五’規劃是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我們希望廣大臺灣同胞積極參與到這一歷史進程中來,雙方一起努力,共同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臺灣問題專家、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殷存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十二五”規劃首度將對臺工作獨立成章,這標誌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高度,同時也表明兩岸在今後的經貿交流與合作中將向更深層次邁進。

  -對接“十二五”臺灣成立“兩岸産業佈局策略小組”

  “大陸‘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公佈,臺灣業界認為這開啟了大陸改革開放後的‘第二次經濟轉型’,並將大幅惠及島內經濟發展,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注入新動力。”王志剛説,從普通民眾到臺灣經濟主管部門,都十分重視。

  據了解,為對接大陸“十二五”規劃,臺灣經濟主管部門還首度成立“兩岸産業佈局策略小組”。臺灣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在接受島內媒體採訪時亦不諱言指出,目的是以便將來透過兩岸經合會平臺,協助臺灣業者將節能環保、新能源等大陸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臺灣六大新興、四大智慧型産業做最大的結合,全力爭取大陸“十二五”商機。

  臺灣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還表示,過去兩岸推動産業合作,多靠民間力量,例如推動兩年多的“搭橋計劃”。此後,兩岸搭橋計劃仍將持續進行,在“兩岸産業佈局策略小組”成立後,臺灣經濟管理部門將善用經合會旗下的“産業合作小組”,推動兩岸産業合作,盼將臺灣産業利益極大化。

  -服務業和新興産業最受惠

  對於“十二五”規劃,島內業界給予了高度重視,臺商已經積極籌劃,全力爭取“十二五”商機。

  羅懷家是臺灣電機電子同業工會副秘書長,去年“十二五”規劃建議剛剛通過,他就組織會員來大陸參訪、洽談,希望能搶先一步獲取“十二五”期間的新商機。羅懷家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跟政策配合我想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透過産業合作,促進兩岸關係及産業的發展,這是有意義的事,而且充滿了商機。所以我們會協助廠商關注這個新産業,帶不同的廠商參觀他們感興趣的地區和産業,了解市場和商機,構建一個交流的平臺。”

  在福建漳州投資的臺商李榮福經營的企業是典型的粗放型企業,為露露、王老吉、娃哈哈等食品集團提供金屬外包裝。面臨“十二五”規劃的新契機,李榮福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摒棄傳統的生産模式,引進新設備,建立現代化企業園區,使企業朝著綠色産業的方向轉型。原本是挑戰,但積極轉變卻成為完善企業經營發展的新動力。李榮福介紹説:“剛開始我們不了解五年計劃,從‘十一五’開始我們就配合政策推動,這樣成長起來會更快速,效果更好。以前我們六色印刷要印三遍,同時烘乾乳要烘乾三遍,對天然氣的耗損很大,現在我們的技術是六色一次成型,成本可以降低15%-20%,而且可以達到節能的訴求。我們今年的産值大概是11億人民幣,明年計劃有30%的成長,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轉變。”

  對於臺商看準“十二五”契機,兩岸學者也給出了積極評價。臺灣政治大學經濟學教授林祖嘉表示,臺商搭乘“十二五”列車積極轉型,有利於臺灣企業自身的優化,這會促進島內服務業的再發展,同時會促進島內製造業在優勝劣汰中向更高端的方向發展。林祖嘉説:“我們看到‘十二五’規劃擴大內需、技術進步、改變增長方式等等,會給臺灣帶來很多機會,所以未來臺灣的産業和企業一定會更積極地利用大陸的市場,同時也會促進臺灣産業産生某種程度的轉型,未來兩岸産業的整合一定會更為密切,‘十二五’對未來兩岸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

  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呂帛晏、臺灣大學教授林建甫認為,“十二五”規劃標誌著大陸正在調整經濟發展格局,擴大內需、服務業、綠色及知識經濟將成為核心。

  呂帛晏、林建甫提出,臺灣近年來一直希望由代工及製造轉向品牌建設,但成效不大。主要因為臺灣市場太小,代工及製造主要産品的規格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而海峽西岸經濟區乃至大陸龐大的市場將為臺灣製造業者提供品牌發展的空間。以臺灣高水準的技術與品質,加上海峽西岸不斷成熟的市場基礎,兩岸有望聯合打造進軍世界的品牌。

  殷存毅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大陸經濟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民生問題,就是要擴大內需,促進民間需求,拉動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商機。他並舉例,“十二五”規劃中一些新興産業部門,如海洋經濟,未來在山東、浙江、廣東等地都將重點發展。他認為,海洋資源的開拓和利用將是大陸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重點發展項目。臺灣在海洋漁業、海洋生物相關的領域,以及海洋旅遊業具有絕對優勢,這也是臺灣方面的商機。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認為,在新能源産業、生物科技、資訊技術等方面,兩岸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十二五”規劃為兩岸戰略性新興産業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除了學界,臺灣經濟建設主管部門負責人胡仲英也表示,“十二五”將推動大陸進入全新的發展形態,並成為臺商在大陸又一個爆發性成長的新時代。“十二五”期間大陸將開放內需市場,臺商經營據點可望由東南沿海變為“遍地開花”,受惠企業也將由電子業擴及傳統産業、食品、基建甚至服務業。(高楊、孫金誠)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