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金洽會、臺灣名品會回眸

2010-09-27 09:06     來源:南京日報     編輯:張蕾

  9月21日,2010中國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和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落下帷幕。50多場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批務實高效的對接成果,讓這場每年金秋時節都會舉辦的經貿盛會,留下了比往年更多的亮點。

  亮點一:“寧臺合作”,新主題下拓展新空間

  辦了21年的金洽會,一直是南京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平臺。今年金洽會與2010年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同期召開,並確定了一個全新的主題——“寧臺合作”。

  9月份,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剛剛生效,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恰恰是ECFA正式生效後,大陸和臺灣舉辦的第一個大型經貿活動,影響廣泛。2009年的首屆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大獲成功,鼓舞了臺灣中小企業開拓大陸市場的信心,今年的交易會期間,寧臺兩地合力打造的“永不落幕的臺灣名品會”——臺灣名品城,也同期盛大開業。

  寧臺合作,正是當前經貿領域的熱點。

  事實證明,這一主題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兩大盛會舉辦期間,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500名嘉賓、超過8000位採購商前來南京赴會;據會展辦統計,南京臺灣名品交易會舉辦4天,進場參觀總人數達30.2萬人,現場售賣和簽訂的意向採購協議總額達到了8.05億美元,突破了去年的紀錄。金洽會的重點簽約外資項目中,臺資佔了近30%,一大批寧臺合作項目在盛會期間得到了推進。

  盛會期間,我市有關部門與臺北世貿中心、臺灣工業總會等六大行業公會分別簽署了6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寧臺合作正在打開全新的空間:臺灣大企業來紮營,中小企業也來試水;製造業有大項目,商業、現代服務業領域也有大手筆合作。寧臺兩地的會展業正在深度接觸,要把臺灣的遊戲展、電子展、食品展等逐步吸引到南京來,通過會展業“穿針引線”,將南京打造為臺灣商品交易的集散地。

  亮點二:好項目好政策,誠意留住臺商和民企

  金洽會、南京臺灣名品會從開幕到落幕,前後只有短短4天,而這4天的背後,是南京市多路人馬提前數月的緊張籌備。

  正因為前期做足了功課,9月份,面對來自海內外的客商,南京推出了一批沉甸甸的政策和招商項目。

  大會召開前夕,南京市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寧臺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見(試行)》,包括金融服務、科技創新交流、貿易合作等多個領域的30條新政,以全面推進寧臺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的“深度對接”。

  會議召開期間,市政府推出總投資2000多億元的100個重點大項目向民企開放,與之配套,新起草的《市政府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意見》還在大會期間推出來,向民企徵求意見。

  南京人的誠意,在這批項目和政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也得到了臺商和民企的熱烈回應。臺灣名品城內,207戶臺灣商家“安營紮寨”;金融領域,兩家臺灣金融機構正醞釀在南京設立辦事處……面向民企的100個重大項目發佈以後,已有不少民企對項目表現了濃厚的興趣,準備好了要大幹一場。隨著洽談的深度推進,臺資、民資將為南京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亮點三:會風務實高效,推進“深度對接”

  在採訪中,記者還強烈感受到了“務實高效”的辦會作風。

  務實,首先體現在項目和政策上。南京100個重大項目向民企開放,項目的篩選過程頗費心思。市發改委人士説,這100個項目挑了又挑,改了又改。民營企業投資是要講究回報的,因此首先剔除了一批純公益項目,並且明確了每個項目的投資回報方式、回報率。在與民營企業交流之後,一些被他們認為缺乏可操作性的項目也統統拿掉了。南京市投促委起草《市政府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時,也是幾易其稿。該部門的人士説,政策定出來一定要“務實”,因此把《意見》水分擠了又擠,只留下了“幹貨”。

  務實,還體現在客商的組織和邀請上。兩大盛會舉辦之前,全市48個部門、區縣、開發區“八仙過海”,邀請了1萬多專業買家前來與臺商對接;在商務部、中國商業聯合會、機電進出口商會以及全國貿促系統的協助下,南京又邀請到重要買家1000多人,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還特地把兩大專業會議移到南京召開,讓參會的各企業老闆抽時間進場與臺商進行洽談。

  招商洽談不再是“漫天撒網”和“蜻蜓點水”,強調的是“深度對接”。在名品交易會的海峽兩岸“一對一採購洽談會現場”,數百位有備而來的臺商,與現場的100多家大陸重點採購商進行了“車輪式洽談”,在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內,達成了近5.3億元的採購意向。在其他各個專場活動中,“深度對接”也讓大批內外資合作項目得到了實質性推進,180個重點項目簽約。 (記者 張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