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臺灣經濟日報:建兩岸藍色高速公路

2010-03-11 14: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張蕾

  中新網3月11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11日刊出社論《建立海峽兩岸藍色高速公路》。社論説,而今兩岸已直航,雙方經貿往來邁向正常化,應可利用此有利機會,開闢兩岸經貿新途徑,發展兩岸前沿相鄰地帶的貿易。惟須先排除關稅及非關稅障礙,擴建臺灣西海岸重要漁港並開放,建立兩岸海上“藍色高速公路”,促進臺灣西部沿海中小企業與福建、廣東和浙江沿岸中小企業緊密結合。如此,可創造多贏目標。

  文章摘編如下:

  本週一(8日),當局“財政部”公佈今年2月進出口統計,2月雖逢春節放長假,但進出口仍能對去年同月大幅增加,顯示臺灣對外貿易正向復蘇之路邁進。出口自去年11月由負轉為正成長以來,四個月內能增加42%,其中對大陸出口大幅增加貢獻的比例高達七成一,顯然大陸的擴大內需政策,有利於臺灣對大陸出口的擴張。尤其大陸官方借“家電下鄉”等措施,擴大對臺採購面板、電子零組件等,扮演重要角色。

  大陸為因應此波全球經濟大衰退,推出的人民幣4萬億元擴大內需計劃,雖將於今年底結束,但經此波金融海嘯衝擊,美歐等高度工業化國家的消費能力已受到抑制,尤其美國民眾的大量消費,近年來民間消費佔GDP的比率高達70%,創世界新高,每年必須靠大量入超來支應,其民眾和政府均債臺高築,總體經濟失衡極為嚴重。

  美國歷經此波金融海嘯,今後勢必要抑制消費的增加,減緩進口的成長及貿易逆差的擴大,將對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對象的中國大陸不利。過去一向以出口為導向的大陸,歷經此波經濟大衰退後,拓展出口勢將日益困難。

  大陸面對此一大轉變,勢必改弦易轍;正在召開的兩會已決定將調整結構、改善總體經濟失衡、謀求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列為今後追求目標,而以“擴大內需”為達成目標的手段,並將納入正在研擬中的“十二五計劃”。

  由於大陸持續採取“擴大內需”政策,進口勢必大幅增加。據全球資訊機構的推估,大陸自明年起的15年(2011-2025)內進口總額將高達67.7萬億美元,相當於目前美國GDP的4.7倍,而且未來15年大陸進口增加額佔全球進口增加額的比重,高達30%,不僅超過同時期歐盟27國進口增加額,更遠超過美國進口增加額,將成為全球出口擴張的最大動力來源。

  這是何等大的市場潛力?難怪被稱為“世界市場”,全球跨國企業都趨之若鶩,主要國家無不重視大陸未來經濟的發展,爭相與其合作。

  面對大陸未來巨大的潛在市場,臺灣能無動於衷嗎?過去臺灣以原材料、零組件及半成品等出口到大陸,經加工後銷往美歐的模式,已面臨困境;臺灣産品在大陸進口市場佔有率,近年來也迅速下滑。今後除仍具外銷競爭力的産品尚可維持原有模式外,亦應改弦易轍,轉為以大陸內需市場為主的模式。

  而今兩岸已直航,雙方經貿往來邁向正常化,應可利用此有利機會,開闢兩岸經貿新途徑,發展兩岸的前沿相鄰地帶的貿易,重建臺灣西海岸中小企業活力。臺灣應靈活運用此一模式,有效結合福建、廣東和浙江沿海地區的生産因素,充分掌握兩岸各自比較優勢,提升競爭力;不僅可拓展全球市場,更可深入大陸內需市場。

  惟必須先排除兩岸間各種關稅及非關稅障礙,擴建臺灣西海岸的各重要漁港,如南寮、興達、東港等漁港,並開放與對岸往來,以300至500噸快艇航行兩岸,建立兩岸海上“藍色高速公路”,促進臺灣西部沿海中小企業與福建、廣東和浙江沿岸地區中小企業(包括臺商與當地廠商)緊密結合,推動前沿相鄰地帶的貿易發展。如此,不僅活潑兩岸沿海經貿往來、重建臺灣中小企業活力,更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從根本化解失業問題,同時擴大出口、根留臺灣,創造多贏的目標。

  此一建議是否可行,當局主管機關應會同有關部門及專家,進行可行性研究,如屬可行,應迅即推動,以掌握此有利機會。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