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赴臺進展緩慢如何推動?
今年5月,大陸發佈企業赴臺投資相關管理辦法,明確陸資入臺的辦理程式。6月30日,臺灣方面也發佈相應規定,開放192項産業的陸資入島。近半年過去了,陸資赴臺進展仍顯緩慢。
12月8日,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和臺灣工商建設研究會主辦“兩岸産業合作與發展研討會”。兩岸相關主管部門、産業界人士近200人聚集北京,共同討論此中問題和産業合作的願景。這次研討會傳出什麼訊息?
入島陸資——
只是登陸臺資的零頭
距離臺灣方面宣佈允許大陸企業入島投資,公佈陸資赴臺投資清單已近半年。截至目前,在臺灣正式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的大陸企業僅有5家:福建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愛麗芬進出口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泰州市創新電子有限公司。據悉,另有幾家企業剛剛向商務部提出赴臺投資或設立分支機構的申請,正在辦理核準手續的企業數目也不算多。
談到陸資入島狀況,臺灣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毛立慧感嘆:“目前入島的陸資總價值只有500多萬美元,相比于臺商投向大陸的3000多億美元,只是個零頭。”據毛立慧介紹,目前已入島和正在申辦入島投資的大陸企業中,有一半是理律代理的客戶。她説,臺灣開放陸資入島後,不斷有大陸企業組團去臺灣考察:“那時候媒體一天到晚都在報道這個事情。起初我們以為,會有很多很多的大陸企業過來,但事實上我們並沒有看到很多的代理案子。”她説,對於陸資入島緩慢,臺灣相關業者很著急,所以此番特意組團來大陸參加研討會,宣講臺灣的投資環境和注意事項,為臺灣招商。
座談會上,臺灣業者對大陸投資和兩岸産業合作表達了強烈的期待。臺灣彰化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柴總幹事介紹當地投資環境時聲情並茂:“給我3分鐘,我給你一個完整的彰化縣!”
開放項目——
並非大陸業者的興趣點
對於陸資入島現狀,商務部有關部門官員總結,目前大陸赴臺投資集中于服務領域,主要從事批發、零售,或通過分公司、辦事處從事業務聯絡和市場拓展業務,尚屬於了解市場、熟悉環境階段。而且多年來,兩岸投資合作不平衡,臺商到大陸投資已達到較大規模,但大陸企業對臺灣的投資環境、政策法規還不太了解。因此,兩岸産業的真正合作與發展,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毛立慧對此表示認同:“臺灣對大陸資本的進入幾十年不開放,不可能一朝開放就有很快速的發展,商業行動總要一步一步來。”據她個人觀察,步伐遲緩的主要原因,是臺灣開放的投資項目並非多數大陸業者的興趣點所在。她以中國移動赴臺投資不成為例:“大陸企業感興趣的是臺灣的高科技産業,但這些領域在臺灣是被保護的。”她還表示,今年年底臺灣將開放新一批投資項目,他們對這個新名單“拭目以待”。
臺灣“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淩家裕回應: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臺灣方面的確會進行檢討,開放新一批陸資入島投資項目。不過他表示,項目如何開放是“大家的事”,不能保證一定滿足業者要求。
“軟硬”結合——
兩岸産業才能實現共贏
儘管尚有長路要走,與會者仍對兩岸産業進一步合作寄予期待,並抱有樂觀態度。
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表示,大陸鼓勵和支援大陸企業結合兩岸經濟發展和産業特點赴臺灣投資,形成互補互利的格局。他表示,大陸將積極推動兩岸産業建立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從電子資訊、環保、新能源等産業開始搭建合作平臺,逐步形成兩岸合作的産業分工佈局;創立共同的技術標準品牌,加快研發成果産業化進程;支援臺灣服務業投資大陸,開拓市場,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有力支援。
臺灣工商建設研究會理事長賴正鎰也表示,建研會樂於為大陸企業到臺灣設立營運據點提供服務支援,迎接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歡迎大家隨時到臺灣”。
座談會上,北京一家環境技術公司公開詢問,如何赴臺投資污水處理項目,因為此類項目尚不在開放投資之列。臺灣“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淩家裕建議該公司,可先採取與島內企業合資方式進入。
有大陸業者向記者表示,看得出臺灣赴大陸招商的迫切心理與誠意,但遺憾的是,他們屬意的投資領域尚不開放。他還表示,企業投資必須謹慎,首先考慮投資是否安全,然後才是能否贏利。他表示,衷心希望兩岸關係持續改善、政策環境長期穩定,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放心到臺灣去,大陸市場和製造力這樣的硬實力,才能與臺灣的技術和管理方式這些軟實力高效結合,實現兩岸産業的互補與共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