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子女教育

臺灣高校將首招陸生 陸臺共同受益

2011-08-11 10: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程冉

    中新網8月11日電 題:莘莘學子赴寶島 兩岸交流樹新風——小議臺灣高校首次跨海招收陸生

    今年秋天,首批近千名大陸學生將跨過海峽,奔赴臺灣十所高校攻讀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這不僅為兩岸教育合作掀開了新的篇章,也為兩岸青年交流增添了新的平臺。

  時代潮流使然,兩岸學子心手相連

    大陸學生赴臺求學是兩岸關係不斷改善、雙方交流不斷深化的必然産物。特別是2008年以來,從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到簽署ECFA、成立經合會,從《富春山居圖》合璧聯展到大陸游客赴臺自由行,一座座里程碑矗立於兩岸關係進程之中,由經濟領域不斷延伸拓展到文化、教育領域,匯成滾滾潮流,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臺灣政黨領導人吳伯雄説過,經貿交流使兩岸人民手牽手,而文化交流使兩岸人民心連心。也有人説過,“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珍貴的是兩岸同胞心與心的溝通”。這次陸生赴臺,正是為了讓將來的兩岸人民既手牽手,又心連心。

  兩岸教學互動,陸“才”臺“財”共同受益

  對兩岸來説,青年學生交流都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大好事。我們先算算“教育帳”。臺灣的大學教育有獨到之處,多所大學在亞太區域排名居前,電機、電子、化學等專業實力雄厚,為大陸學生接觸新知、赴境外求學提供了更多選擇。當然大陸學生也有很多長處,如臺灣媒體所言,大陸學生條理清楚,上課愛發問,而且拼勁十足。相信陸生赴臺後,會在教學中不斷與臺灣的老師和同學碰撞出燦爛的思想火花。當然還有“經濟帳”。粗算一下,包括學雜費在內,每一個赴臺陸生的年消費約在5萬元人民幣左右,千名陸生就將近5000萬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日常消費,受益的當然是臺灣基層商戶。

  更為重要的是,陸生赴臺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學術的交流,更是兩岸民間和社會的接觸和交流,臺灣民眾將發現一個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進步的大陸社會,而陸生也將認識一個不完全等同於書本的臺灣民間。雙方都將因此更深入的了解彼此,更全面的認識自我,更真切的發現彼此共同共通之處。兩岸青年同窗數載結下深厚的友誼,更是什麼也換不來的。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對於現在的赴臺陸生和臺灣本地學生來説,他們本身沒什麼歷史包袱,溝通也沒有什麼障礙,在全球化的時代,兩岸青年同為炎黃子孫,同受中華文化熏陶,本身就有太多的共同語言,理應走在兩岸交流與合作的前沿。

  隔絕封閉難再,共創兩岸美好明天

  當然,相比每年500多萬的大陸高校入學人數,今年赴臺的大陸學生並不算多。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陸學生對臺灣高校的了解還不多,又比如,陸生入臺求學目前還有不少限制,令不少有志學生望而卻步,還比如,網路、媒體上還有些不和諧的聲音。

  另外,大陸學生過去只有在參加赴臺交流活動或者作為交換生時才有機會去臺灣;現在,大陸的青少年將會在臺灣度過三至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與臺當地學生一同學習、生活、成長。如何處理彼此相處可能會有的各種問題,如何融入當地社會,不僅對大陸學生來説是一個挑戰,對臺灣教育和高校也提出了嶄新的課題。

  儘管困難重重,前途曲折,但只要兩岸青年邁出這一步,就是一場勝利。六十年前,大陸和臺灣相互隔絕,兩岸“交流”一度只能靠炮彈,恐怕沒人能想像大陸和臺灣學生可以到對方的高校上大學;六十年後的今天,在兩岸共同努力下,一個個過去感覺不可能的領域都取得了突破,兩岸中國人用事實證明,只要一家人坐下來好好談,就沒有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2002年香港首次招收內地學生的時候,也只招到幾十名學生,但9年後,在香港讀本科的內地學生已有4600多人。有理由相信,隨著島內不斷完善相關政策,隨著大陸赴臺學生的現身説法,赴臺學習會越來越熱,大陸學生報名也會越來越踴躍。希望兩岸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到對岸走一走,看一看,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作者 畢誠)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