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粽”行南北名堂多
端午節未到,臺灣報紙已經刊出買粽子的長隊從地下排到地上的照片,傳遞“好粽子要早下手”的資訊,也表現出臺灣人對粽子的一片衷情——可謂是地不分南北、人不論貧富。
因為,粽子在臺灣的涵意早已不只是祭奠屈原。每逢端午,學生們進入備考期,“包粽”諧音“包中”,有學子的家庭不敢忽視;端午的祭祀內涵已延伸至家庭,粽子便成了亡故親人牌位前必備的供品;如果家有喪事,當年便不能包粽,粽子要由主婦娘家供給,此民俗關係到婆家娘家的關係,也馬虎不得……粽子雖小,關係很大,在臺灣各地都受到重視。
封街包粽子
本週,高雄市三鳳中街封街包粽子,有200多個家庭積極參與,因為集體採購、一起動手能省不少錢。三鳳中街管委會人員向前來採訪的媒體介紹,今年包粽子的食材普遍漲價,比如香菇、花生、糯米、栗子、蝦米等,有的漲了近一倍,不少主婦開始望粽生畏。為了幫助大家漲價也過好端午,所以想出這麼個省錢的主意。
沒想到這樣包粽子不僅“抗漲”,還激發了不少創意,有人包了韓國泡菜粽,還有人包了咖喱口味的泰國粽,也有人現場現學現包,包粽子成了社區鄰里間的嘉年華。
臺灣粽子最大的亮點就是創意,百分粽中有兩顆蛋黃,寓意金榜題名100分,排骨酥粽將排骨炸酥去骨入粽,野姜花粽以野姜花的球根做餡,還有香腸粽、麻油雞粽、素鹵粽、剝皮辣椒粽、奶酪臘味粽、五穀水果粽,五味俱全,創意十足。
創意加上精工細做成就了臺灣各地數不清的“名粽”,大到一個市小到一個菜場都有粽子名品,令人津津樂道。臺灣也不斷舉辦粽子比賽,勝出者便成為新一輪“名粽”。今年,臺灣某大電視臺舉辦“天下第一粽”網路投票活動,現已進入決賽。據透露,有30年曆史的乾貝粽和某大飯店的特色粽正在激烈爭奪“天下第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