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詞人方文山的江西情緣
台灣網5月21日南昌消息 “蒲公英飄落墻角,疲憊的睡一個覺,那煩惱已經被陽光蒸發掉,竹籬笆外熟悉的泥土味道,家鄉的一切可好……”。這首由臺灣著名作詞人方文山作詞的歌曲《蒲公英》,用柔軟、細膩的筆觸,蒲公英的隨風飄舞,形象表現出遊子對故鄉的繾綣依戀。
方文山祖籍江西贛州市于都縣,1969年出生在臺灣省花蓮市,是在臺第三代贛南客家人。從小在爺爺的描述中,想像家鄉、感受千里相連的血脈親情,讓方文山筆下的家鄉既有遊子的淡淡憂傷,也充滿對異鄉的深情熱愛,正如割不斷的贛臺情緣,水乳相融,永遠相連、相牽。
早春二月,我們有緣在臺北長春路的寫字樓裏專訪方文山。“老鄉”見面,沒有隔閡,聽他講述“中國風”式創作經歷的背後故事,感受一字一句中流露出的江西情緣。
與“青花瓷”的美麗邂逅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嫋嫋升起,隔江千萬里……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歌曲《青花瓷》將離愁別緒描寫的婉轉細膩,韻味別生,宛然一齣煙雨朦朧的江南水墨山水。2008年《青花瓷》在春晚上的亮相,讓這首古典與流行完美結合的歌曲紅遍大江南北。
在做專訪前期準備工作時,《青花瓷》歌名的由來列為專訪問題之首。説是問題,其實我們心中都早有答案,認定這就是他為江西景德鎮量身打造的一首歌曲。然而,方文山卻坦誠,創作初衷只是想通過寫一個器皿來體現愛情,用一種文物來作為歌名。“青花瓷”一詞的選用,還頗有一番波折。
他説,創作最初的想法是用“青銅器”,後因“青銅器”表現愛情過於生硬,改為“汝窯”,寫完後覺得“汝窯”社會認知不高,不適合傳唱。追求完美的他,開始反覆搜尋資料,尋找新的創作素材。他回憶起看到“青花瓷”時的那一瞬間,電光火花,腦海中立即清晰地浮現出青花瓷的淡雅和素靜;心中一喜,認定這就是自己一直在努力尋找的感覺。
作為職業音樂人,方文山冷靜地對“青花瓷”一詞的運用進行了專業分析。“青花瓷”的知名度及“青花瓷”這個詞面傳遞出的浪漫情懷,對於流行音樂而言具備讓聽眾快速接受和認可的特性。其次青花瓷的樸素單純色彩也非常適合表現平常但又不平淡的愛情。
於是,有了流傳甚廣的歌曲《青花瓷》。答案不是我們所預想,卻超過了我們的預想。這就是冥冥之中的情緣,即使繞著圈,最終還是會回到最初的原點。
方文山坦言,寫歌詞《青花瓷》時自己還沒到過景德鎮,對青花瓷的了解也只是來源於各種資料和書籍。但是,歌詞創作經歷卻讓他産生了走近“青花瓷”的慾望。2011年來江西時還特地前往景德鎮,了解、觀看青花瓷的製作過程,親身感受景德鎮的陶瓷文化,對江西文化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也許那一刻,“青花瓷”也正在拐角處等著方文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