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美食娛樂

新港香藝聞香識“達人”

2009-11-13 14:08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蕾

  臺灣不大,“達人”不少。

  所謂“達人”,在臺灣多指“某一領域非常專業、出類拔萃的人”。在嘉義縣新港鄉,我結識了一位香藝“達人”——新港香藝文化園區的創辦人陳文忠先生。

  “走馬看香”

  制香房展示傳統手工藝

  新港是早年大陸移民來臺墾殖的登陸聚居之地,供奉著“開臺媽祖”的奉天宮常年香火鼎盛,每年有300萬香客涌入。想像中,這全臺灣第一座以“香”為主題的産業文化園也少不了寺廟常有的香煙繚繞之景。步入園區,卻見花木扶疏、滿園暗香浮動,全無煙火之氣。

  陳文忠先生親當導覽,帶我們“走馬看香”。制香房中,幾位師傅正在演示傳統手工制線香:香芯浸水、搓上粘粉、打底浸水、展香、掄香……動作嫺熟,一氣呵成。陳文忠説:“臺灣人愛‘拜拜’,幾乎人人都跟香打交道,卻很少人知道香是怎麼製作出來的。我們首先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典雅精緻的香藝展示館是園區的主體建築,陳列著世界各地與香有關的素材和典藏品。展區分為六大部分:有世界各地宗教對香及香料運用的“文化香”,以衣食住行為主軸的“生活香”,陳設檀香木、沉香木等制香原木雕刻的“藝品香”,展現中西方香料原味原貌的“原味香”,模擬中國古代文人品香環境的“情境香”,以及以泥制人偶展示傳統制香過程的“制香回廊”等。漫步幽香陣陣的展示館,一幅《清明上河圖》的局部畫面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原來,圖中熱鬧街道上有一間賣香店舖,陳文忠以此展示香在中國的淵源流長。

  産業轉型

  香藝園區處處有“香”

  穿過展示館,來到陳文忠的辦公室,泡上一壺清清淡淡的沉香茶,聽主人説創業故事。在香火旺盛的新港,制香是許多人賴以糊口的行當。20多年前,陳文忠從軍中退役後,和弟弟陳文竹、陳文幹從家庭制香小作坊做起,一番辛苦打拼後,發展為“香業開發有限公司”,生意做到了大陸。然而,隨著制香機械化的實現以及大陸制香企業的壯大,臺灣傳統手工制香業逐漸萎縮,專業制香師傅不足200個。為了生存,臺灣傳統制香業必須轉型;為了傳承與發揚制香技藝與文化,陳文忠決定做點什麼。經過4年的籌備,新港香藝文化園區于2008年夏天開門迎客。

  “轉型為文化創意産業難度好大,最困難的是收集整理資料。就拿制香流程來説吧,做香的人受教育程度都不高,技藝主要靠口口相傳,文字資料很少。籌備過程中我幾次壓力大到病倒住院。”45歲的陳文忠不諱言自己曾經的軟弱。

  蒼天不負有心人。目前,新港香藝園區月均接待遊人約3萬人次,整個園區採取開放式經營,營收全靠香品銷售和餐飲住宿服務。為了吸引遊客,園區設立了香藝“手創館”,為遊人提供水與香粉調和成的可塑性材料,讓人們創作獨一無二的香藝品。

  參觀完展示館,遊客可以漫步香料香草生態園區,觀賞珍貴的沉香、檀香樹和七里香、楓香樹等制香原料樹種,享受全天然的“香氣浴”。若是流連忘返,可以留宿于園區的香藝主題民宿,房間風格也離不開“香”:歐洲鄉村溫馨的丁香、浪漫北國的楓香、傳統典雅的檀香……

  誠心、用心、創新

  香品開發走進生活

  誠心、用心、創新,是陳文忠兄弟多年來堅持的信念,也是其成功之道。以香品開發來説,他們的産品不局限于宗教祭祀用品,不斷向生活化需求方向發展,開發相關週邊産品。因為開通了網路購物,顧客只需上網下單,香品就能“宅配”到家。嘉義縣是臺灣有名的茶葉之鄉,於是有了散發出清雅茶葉香氣的“茶香”;一根根的香串起來,變成了古樸的燈罩,在燈泡通電後産生的熱量烘烤下香氣沁人,此為獲設計大獎的“馨香燈”。

  至於香粉三牲的問世,還有個有趣的故事。有一段時間,臺灣有民意代表開始追蹤寺廟供品的去向,懷疑供奉多日的雞鴨魚肉被無良商人用於餐飲業,危害民眾健康。陳文忠從電視上看到這則消息,靈機一動,決定用香粉來製作祭祀用的牲禮。這些香粉做的祭品栩栩如生,一經推出訂單就紛至遝來。

  聽完陳文忠的故事,再次漫步園區,細細欣賞,發現這感覺很像剛剛喝過的沉香茶:初始味道平淡無奇,細品則回味悠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