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生活手冊

臺灣另類銀行之“食物銀行”

2013-05-14 09:00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編輯:王思羽

  2009年,臺中曾發生過一起全家燒炭自殺的慘劇,由於丈夫因案入獄,失去家庭經濟來源的妻子,帶著三個孩子走上絕路……趕來協助後事的紅十字組織發放站站長陳建業,看著地上僅剩的新台幣37元硬幣,不停流淚自責,並由此發起食物銀行,希望用一份食物,避免這樣的家庭走上絕路。

  民間自發救助行動

  所謂食物銀行(Foodbank),主要是通過團體及私人捐助,為經濟困難人士提供暫時性食品支援,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島內在2011年正式成立了 “臺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並在2012年成為全球食物銀行組織的第24個會員,該協會設有專門的倉儲中心,以“資源不浪費,臺灣無饑餓”為目標,通過愛心志工、愛心車隊的協助,向失業者、低收入者免費發放必要的食物。

  事實上,作為救助弱勢群體的有效方式,食物銀行在臺灣社會已風行多年。比如著名救助團體“基督教救助協會”也在2011年成立了“1919食物銀行”,大力宣傳“每餐捐一分使別人吃飽(更快樂),自己只吃九分飽(更健康)”的“1919飲食理念”,鼓勵更多人每月認領一包“1919食物包”,幫助全臺灣156萬戶弱勢家庭。

  截至2013年2月底,全臺灣已經設立了300個“1919食物銀行”,分佈在6個區域。

  這些食物銀行共資助了3350個弱勢家庭,每兩個月發放一個價值2000元左右的食物包,裏麵包括米、面、奶粉、食用油、醬油、罐頭、肥皂、牙刷等基本民生用品,僅2012年就送出了2萬多包。2013年,他們希望將資助範圍擴大到3800個家庭。除了發放食品外,食物銀行的服務志工至少每兩個月還會家訪一次,對弱勢者進行慰問、精神支援。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