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壓力過大也會得胃病
胃是人和脊椎動物消化系統的一部分,是貯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 胃的形狀像餃子,呈扁平狀。上端與食管連接,下端與十二指腸相連接。空腹時,其位置約在胸部正下方到肚臍上方的部分,體積只有大約50毫升。一旦食物進入,胃就會伸展,以收納進入的食物,其位置也會因為食物重量而下降到肚臍下方。胃病其實是個非常籠統的稱呼,我們常説的胃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消化性胃潰瘍、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種疾病,這些疾病雖然症狀不一定相同,卻在很大程度上有著共同的誘因——生活方式。一個人在緊張、煩惱、憤怒時,其不良情緒可通過大腦皮質擴散到邊緣系統,影響植物神經系統,直接導致胃腸功能失調。
攪拌機般不停運動消化食物
胃主要由賁門、胃底、胃體、幽門四個部分構成。其中,胃底和胃體被稱為消化囊。從嘴巴進入的食物先經過食道,再從賁門進入胃,儲存于消化囊中進行消化,然後再從幽門送到十二指腸。
賁門相當於胃的入口,平常處於緊閉狀態,避免食物回流。幽門則相當於出口,形狀狹窄,由不易伸展的肌肉所形成,以避免胃裏的食物流出。
胃的功能主要有:進行蠕動運動,把食物混合成粥狀;分泌胃液,進行蛋白質的消化、分解;暫時儲存食物,再視消化活動的進展狀況,把食物送到十二指腸;運用胃酸的殺菌效果,防止食物腐敗、發酵和細菌繁殖等。
胃為了消化而不斷重復進行蠕動和緊張性收縮,就像攪拌機一樣,可使食物與胃液儘量混合充分,使食物變成細碎稀軟的半固體狀態(食糜),有利於消化和排入十二指腸。
胃酸為什麼不會溶化胃
胃液由胃黏膜所分泌,每天的分泌量約為2500~3000毫升。胃液主要是水分,剩下的成分則是消化蛋白質的胃蛋白酶、鹽酸、黏液等。胃液主要進行蛋白質的分解。
不過,胃的吸收作用很弱,它主要是對食物進行一定程度消化、分解,以方便小腸等器官吸收。經過消化後,幾乎變成液體的食物將會從幽門被送搭達十二指腸。
食物在胃內滯留的時間因食物的種類和狀態而異,其中碳水化合物為3~4小時,蛋白質為4~5小時,脂肪則會在胃裏停留7~8小時。
胃液中含有大量的鹽酸,也稱為胃酸。胃酸可以殺死隨食物進入胃的細菌,初步消化蛋白質,加快胰液和膽汁的分泌,促進鈣和鐵的吸收。
胃酸是一種強酸,連細菌和蛋白質都能夠分解,但是不會將胃溶化,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胃黏膜的細胞可以分泌黏液,在胃裏形成一層稠厚的黏液層,將胃與胃酸隔離開來。同時,胃黏膜還能分泌鹼性的碳酸氫鹽,使黏液層呈鹼性,中和胃酸的滲透,從而保護胃黏膜。一旦人體的這種自我保護機制被破壞,胃失去了黏液層的保護,胃酸就會侵蝕胃黏膜,引發胃潰瘍。
為什麼壓力過大也會得胃病
研究發現,當人感受到壓力時,胃酸會大量分泌,呈現胃酸過多的狀態。這種狀態會引起燒心、噯氣等症狀。
胃蠕動是由自律神經控制的,當心理、社會壓力過大時,自律神經會出現功能失調,這樣一來,胃無法進行正常蠕動,從而造成胃部不適、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狀,有人稱之為功能性消化不良。
近幾年的研究發現,胃腸器官在人們心目中已不僅是消化器官,而且還是人體內最大、最複雜的內分泌器官。
長期精神壓力過大,大腦皮質功能失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紊亂時,就會出現胃酸分泌失常、十二指腸液反流減少等不正常現象,削弱了對胃黏膜的保護。神經緊張還易造成胃、十二指腸壁血管痙攣,供血減少,從而促成胃病的發生。
主觀上你的意志力足夠堅強,面對強大的工作壓力,天天為自個兒打氣加油,但是你的胃可沒有那麼堅強,它不受你的意志所支配,敏感脆弱的它早就已經悄悄地舉起了白旗。
所以,當壓力過大、無法自行解決時,應該去心理門診接受心理輔導,並學會如何緩解壓力,有時會根據病情需要而將鎮靜藥和胃藥合併使用。
吃哪些東西影響胃的功能
胃病防勝於治。想要擁有健康的胃和強壯的身體,要做到以下幾點: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不暴飲暴食,禁忌煙酒;慎用或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藥物;保持精神舒暢愉快,情緒穩定,避免精神刺激;作息有規律,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經常鍛鍊身體,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和分泌,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胃病患者要注意飲食調養,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粘的食物,少吃油炸、腌制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另外,需要服用一些對胃有損傷的藥物時,最好飯後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而導致病情惡化。(于丹丹 整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