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種下生態田園夢——臺灣“生態狂人”胡淑美
成都崇州,有一個500畝的生態農場,裏面養著上百頭奶牛,卻從來不運進草料、運出牛糞;地裏的卷心菜,種的稀稀疏疏,雜草圍繞,而每畝地的産量卻不低。
這個農場叫成都鈞喬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在川臺商企業中的一員,60歲的胡淑美是掌門人,來四川發展生態農業已經10年。在當地,她被稱為“生態狂人”。12月27日,記者見到胡淑美時,她正在板房辦公室裏做著講課準備。“下午要去周邊的中學給學生介紹生態農業,還要為元旦接待農場會員做準備。”胡淑美説自己很忙,但很快樂。
農場有自己的人工濕地
走在農場裏,奶牛哞哞叫,公雞在打鳴,綠油油的當季菜映入眼簾。“我們的農場就是一個生態迴圈體系。”胡淑美説,奶牛的食物都是自産的純天然的玉米、秸稈、牧草;種蔬菜水果,所用的肥料就是來自於一旁牛舍內的糞便。為此,她花了60多萬元建起了一個人工濕地,而這個人工濕地,將多餘的糞水進行了清潔過濾,過濾出來的清水流進池塘,用以養魚栽蓮藕。
這個人工濕地,就是在27畝的土地上挖了幾個大坑,平均都是深3米、寬10米、長16米。“光挖坑就花了60多萬元,雇來挖坑的農民都不理解。”很多人覺得這個農場很怪:挖這麼多土坑坑,來放糞水而已。
主張挖坑的,是胡淑美的侄子胡展志,臺灣大學微生物學專業博士,“這個專業非常冷門,全世界每年畢業的人數不到1000人,並且通常都是往醫學、往食品類發展。”胡展志説,而他把所學用來養牛。
胡展志為農場研發出了一種能有效分解牛糞的微生物。一般來説,牛糞變成可以使用的肥料至少需要2個月以上的發酵時間。而加入此微生物後,發酵時間縮短為10天,“這幾個大坑就是用來發酵牛糞的發酵池,瓜果蔬菜全靠它。”快速發酵出來的牛糞肥料成為供養整個農場生物鏈的基礎。
讓土地返璞歸真
“農業會使人上癮。”見到李仁政時,他正在農田裏忙碌。瘦高的身材,帶著黑框眼鏡,若不是雙手的泥巴,看不出他是幹農活的。
“大家納悶為什麼別的農場總是臭烘烘的,特別是運出動物糞便的時候,在我們這裡不存在。”33歲的李仁政也是胡淑美的侄子,當年和胡淑美一起來到大陸創業。“其實就是讓土地自己養自己,返璞歸真。”鈞喬農場的核心理念是農業迴圈經濟。
“我們都在草裏種菜,看,那是瓢兒菜。”李仁政指著地上的一片“草地”説,這裡的菜不打農藥,不上化肥,用的只是微生物肥料調解養分供應,但是産量並不比農藥化肥種出來的少。“當地很多農民也不理解,為什麼要讓草 ‘活’著。”直到看到豐收才信以為真。
目前,鈞喬農場研究出一套迴圈農業的方法。他們利用牛糞作為肥料在農場種植了草莓、油菜、水稻、玉米,這些作物收穫後剩下的枝幹可以作為奶牛的草料,奶牛吃剩下的飼料用來養鴨子。由於生産過程中的生態綠色,鈞喬農場的産品廣受歡迎。
為了讓生態農業的觀念得到大家的認同,胡淑美還以農場為載體,給市民提供接觸生態農業的機會,目前,鈞喬農場已成為70余個成都家庭的 “私人農場”。在地裏捉蟲、給牛喂草料……週末,農場成為這些家庭最好的樂園。(記者 張立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