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太倉“豬文化博物館” 感受臺商專注的力量
12月1日,兩岸媒體記者走進江蘇太倉,探訪“豬文化博物館”感受臺商專注的力量。 崔佳明 攝
12月1日,兩岸媒體記者走進江蘇太倉,探訪“豬文化博物館”感受臺商專注的力量。 崔佳明 攝
12月1日,兩岸媒體記者走進江蘇太倉,探訪“豬文化博物館”感受臺商專注的力量。 崔佳明 攝
“安豬安宅安全家,佑國佑民佑天下”。1日,當兩岸媒體記者踏進位於江蘇太倉的安佑豬文化博物館時,一幅豬全家福圖映入眼簾,講解員稱旁邊的這幅對聯就是該館的主旨。
“這是我們安佑集團的創始人洪平先生寫的,他期望集眾人之力,傳播豬歷史文化與現代養豬知識!”置身於博物館內,安佑集團執行總裁陳佐邦覺得這裡的每件藏品都是一個故事。“這兩塊豬肉奇石是豬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價值不菲,可與臺灣故宮博物院的同類藏品相媲美。”
建造一個豬文化博物館,讓更多的炎黃子孫了解豬文化,是安佑集團創始人洪平多年來的夢想,2011年安佑豬文化博物館正式建成並對外開發。
跟隨著陳佐邦的腳步,兩岸媒體記者開始參觀博物館,展廳共分兩層,總面積約800平方米。但見一樓展廳主要介紹豬的歷史、豬的文化、豬的種類、豬的傳奇故事;二樓展廳在展示傳統養豬、現代養豬及未來養豬知識的同時,收藏了各類古代豬舍、陶豬,近代與豬文化相關的物品,各類銅器、木雕、陶藝、瓷器、石器等豬造型展品,以及關於豬的甲骨文字、各國豬郵票等。
“世界家豬的起源與訓化,中國人貢獻最大,在達爾文的進化論中便提及中國人是畜化野豬的先驅,可惜近代國人已漸忘。歐美養豬科技突飛猛進,我們一路落戶,實在愧對祖先。”今天剛從臺灣飛到太倉的陳佐邦聊起豬文化時帶著難以掩飾的深情。“今日中國更是養豬大國,所以喚起大家對豬的熱愛以及對豬文化的認識顯得異常重要。”
1992年安佑在中國臺灣創立,1999年進入中國大陸辦廠,2010年總部落戶于太倉的安佑集團,2012年安佑在中國大陸擁有31家子公司、産品銷售覆蓋中國26個省市和東南亞地區的大型生物飼料集團企業。
“20年來,安佑就做一件事養豬,未來也是,安佑要將養豬事業做到極致。”陳佐邦説,董事長洪平已在養殖行業摸爬滾打了50多年,深知豬飼料對於安全養豬、節儉養豬的重要性。
資料顯示,養豬業在中國特別發達,中國人養殖著世界上53%的豬,消耗著世界上47%的豬肉,但每公斤豬肉所需要的飼料與發達國家相比,卻多了0.7公斤。這在安佑人眼中是機遇也是挑戰,下決心要搶佔科技養豬制高點,就要在豬飼料開發方面獨闢蹊徑,尋求突破。
2011年,安佑圍繞豬飼料開發,在太倉創辦了一個研究院,下設豬營養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副産品研究所、國際交流中心、專家服務中心等部門。進口了歐美大批先進設備,配備了30多名有博士、碩士學位的科研人員,確保每年在多個專業領域完成大量的研發試驗及新産品開發。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20項,其中9項已授權,佔全國豬飼料發明專利的6.5%,居行業之首。
2012年對於在大陸創業的許多臺商來説正遭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寒冬。但在安佑,陳佐邦卻自信地告訴大家,今年該集團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40億元人民幣,今年1至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0%。他笑稱,中國的養豬業真是大有可為。
“在提升養豬效率方面,安佑已推出了三大高效飼養模式,即乳豬3099、生長豬123和挑戰豬30,目前這三大飼養模式中的核心配套産品已獲得8項國家發明專利,多項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準。”侃侃而談養豬經時陳佐邦傳遞的是一種自信。
“成為一個以亞洲為中心的幼畜營養領導者及創新華人養豬技術的國際性集團公司”這是安佑未來的目標。那一刻,在陳佐邦的眼中,大家讀懂了一種力量叫專注。(周建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