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5月28日《皇牌大放送》,以下為文字實錄:
王建民(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臺灣的黑幫,是臺灣整個社會結構的一部分。
蔡冠倫(臺灣四海幫前幫主):我們從來不認為我們是黑幫。
周文勇(臺灣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如果它(黑幫)不是,有犯罪行為的團體,那應該是一個合法的,民間的法人團體。
劉益宏(前《時報週刊》副社長):騙人的,他真的都能不偷不搶,然後都求上進的話,他就不需要混黑道了。
張安樂(臺灣竹聯幫前總護法):你從陳水扁以下,你的所作所為,可以經得起陽光嗎?是你黑還是我黑?不表示你穿白衣服,你就不黑,不要因為我穿黑衣服,我就黑。
劉岱戡(臺灣資深媒體人):幫派分子像個夜壺一樣,政治人物要用的時候,把你拿出來吐個痰,或者撒個尿之類的,不用的時候就把你踢進去。
揭秘:臺灣黑幫的興衰與島內政治局勢的關聯
楊錦麟:正如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光明的普照,就有陰暗的邊緣。在人們循規蹈矩,生活的正常社會中,也有奉行著地下秩序的黑社會。這些幫派團體,以原始的暴力為後盾,尋求他們在白色法律體系中,所得不到的諸多種種,從開始為了自保,逐漸蛻變成胃口越來越大的魔獸。
臺灣因其特殊的歷史,人文和政治背景,近百年來,幫派組織在社會中,有著不可忽視的角色,甚至出現黑白勾結,黑白不分。黑道人士堂而皇之掌握政治權利,但與此同時也屢屢成為當權者利用的犧牲品,就這樣在這黑白邊緣,浮浮沉沉。
臺灣的幫派究竟是怎麼回事?當我們仔細觀察,臺灣現代黑幫滋生的土壤,興衰的過程,就發現這一切,跟島內的政治局勢密不可分,臺灣的江湖,政治得很吶。
解説:走在深圳的街頭,誰也看不出,這位外表看起來溫文爾雅的男子,曾經是號稱天下第一大幫,臺灣竹聯幫的“總護法”,統帥十萬幫眾,他就是張安樂,江湖上人稱“白狼”。
如今,這匹年屆六十的“白狼”,避居中國大陸已有十多年,以守法臺商的身份,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成為全球最大的頭盔製造商,對於竹聯幫的歷史他如數家珍。
張安樂:我加入的是竹聯幫,那大概是1964、1965年的時候,我那時候念,大概是高一的時候,初三,高一的時候,加入了竹聯幫。那時還沒有,那時竹聯幫沒有堂口,有輩份,我是狼字輩的,所以叫白狼,你不是問為什麼叫白狼,有黑狼有白狼嘛。
解説:張安樂出生在書香門第,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中學教師,他自小學業成績優異,先後在臺灣和美國的大學,獲得歷史學、會計學、心理學、社會學、諮詢管理學多達五個學士學位,並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運籌學碩士。這樣的背景,令人很難把他和“黑道老大”的身份扯上關係。
張安樂:當時五、六十年代在臺灣,在我們那個時代,幫會林立,幫會林立呢,如果説你不想被人家欺負,你就也想,也想就是説,幾個兄弟在一起可以團結起來,這種情況之下,你也想結幫成黨,其實是很單純的一件事情。
解説:張安樂口中,成立幫派的“單純”想法,源於一段很不單純的歷史,那是一個民心劇變的動蕩時代,一九四五年十月,臺灣光復,國府軍隊登陸基隆港,剛剛擺脫日本五十年殖民統治的臺灣民眾,真誠、樸實地,熱情迎來,來自祖國大陸的軍隊和官員。
但是,國民黨政府,不顧臺灣民生困苦,大肆搜刮臺灣資源,運往大陸支撐戰局,加上駐軍紀律敗壞,官員貪污腐化,導致臺灣本土人,對大陸來的外省人反感與日俱增。
兩年後的二月二十八日,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的守軍,冷血槍殺請願民眾,終於觸動全島掀起的反政府暴動,外省人成為努民的宣泄對象。
這場二二八事件,兩個月後在國府派兵鎮壓下,慘烈結束,更多的臺灣人和本土精英,在事後被清算、槍決。臺灣從此烙上,省級仇恨的深刻印記。
張安樂:等到我們剛到臺灣去的時候,你知道嗎,1949年國民黨的撤退到臺灣,也是一個,空前的一個,也可以説是一篇史詩的一種,空前一次,你稱它是大逃亡也好,大撤退也好,大移民也好,一年之內,兩百多萬人,你知道,就都跨海到了臺灣。
解説:後來被竹聯幫,奉為“精神領袖”的陳啟禮,童年時就是那2百萬人中的一員,當時他只有8、9歲,隨分別擔任法官和書記官的父母親,逃到臺灣。
2004年,流亡柬埔寨的陳啟禮,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提起兒時的校園生活,仍不勝感慨。
陳啟禮(臺灣竹聯幫精神領袖):我小學一年級,那我爸爸送我到小學去讀,那我也是很高興啊,去小學讀,可是我去讀完,下課玩,我就知道了因為全班,連我一共三個外省人,那另外兩個就常常被打,不敢反抗,我的個性,就像我前面所説的,我的個性不喜歡人家這樣對我,所以下完課,班上有些人來打我,就大打出手。
那個下課鈴聲,那個鈴聲,根本對我來説,就是拳擊臺上,擂臺上的那個鈴聲,每一堂下完課,就是一場拳擊賽。
解説:本應充滿快樂和童真的校園,卻因為沉重的歷史包袱,讓還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不得不以最原始的拳頭和暴力,保護自己脆弱的生命。
四海幫前幫主蔡冠倫説,他小時候也是這樣打起來的,只是暴力的使用,已經不只限于自衛還擊。
蔡冠倫:那四海幫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們一群小孩子,常常在一起打籃球,那時候我們的公開場所,活動場所,就是在臺北的臺灣大學,我們常常去打球,大家就有一種共識,怎麼糟糕,打球回家以後,説不定又碰到別的人,會被欺負,怎麼樣。碰到有那些來堵我們的,我們就集中把他們打一頓,反而我們先欺負他們,這樣子我們慢慢的,就決定我們成立一個四海幫。
解説:四海幫在一九五三年成立,放學後,幫眾常流連在臺北鬧市西門町,和臺北火車站,當時比較大的外省籍幫派,還有活躍在臺北市郊的中和幫,幫派之間常因為瑣事而大打出手。
蔡冠倫:長大以後,再大一點,那時候不是用手腳了,不是用拳頭了,就會用武器,就是刀啊什麼,這時候我的父親母親才發現不對,原來我們已經走上這條路了。
解説:一九五五年,中和幫幫主因殺人被捕,幫派潰散,有的幫眾另組新幫,有的投奔四海幫。
第二年,中和幫余眾,在臺北永和市的竹林路聚會,成立“竹林聯盟”,簡稱竹聯幫,陳啟禮是出席成員之一,屬“鴨”字輩,比幾年後入幫的張安樂高輩份。
張安樂説,當時那麼多外省孩子,成為街頭小霸王,還有政治環境的因素。
張安樂: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時候,相對是寬鬆的,學生的熱血都在,做到學生運動上面,不管是當時抗日也好,包括共産黨,也是很多學生運動在支援共産黨嘛,你知道吧。臺灣呢,因為在國民黨受了在大陸失敗的教訓,到臺灣以後,學生運動是毒蛇猛獸,毒蛇猛獸,臺灣基本上,學生不像韓國有學生運動。臺灣是絕對沒有的,這是一個禁忌,所以這也是一個原因,學生的精力,就發泄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在臺灣很特殊的情況,就軍公教的子弟,這麼多軍公教的子弟來參加幫會,那就是説,比起政治跟混兄弟來講,混兄弟來講的話,你不牽扯到政治,只是一個治安問題,就是説,你的後果還沒那麼嚴重。
解説:張安樂17歲加入竹聯幫,18歲就因為打群架,把一名軍方憲兵捅成重傷,但是,這宗嚴重傷人案,懲罰僅僅是在看守所監禁28天,罰款約一百美元。
不管是為了自保,還是為了發泄精力,這些深信以暴易暴的學生幫派,目的和手段逐漸起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