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雞蛋,刺痛民生折射亂象
新華社臺北2月25日電(記者黃揚)“你能買到多少雞蛋?看到多少,全買,不然我就要自己去生蛋了!”臺北東門市場經營雞蛋糕店舖的阿盛在電話中對家人説。
繼2019年初臺灣出現“蛋荒”、蛋價創20年新高後,島內蛋價近期再度飆漲,甚至出現有錢買不到的狀況。阿盛和家人幾乎跑遍臺北大小商店購蛋。“今天買不到,明天沒蛋可用,我們就要歇業了。”他的焦慮溢於言表。
記者走訪台北多處超商、賣場,雞蛋售架空空如也。因應“缺蛋”境況,不少商店貼出限購雞蛋的告示,並不再售賣茶葉蛋、滷蛋等。
記者查詢“中華食物網”大宗穀物現貨交易平臺發現,去年8月臺灣蛋價飛漲至每台斤(1台斤為600克)52元(新台幣,下同)。此後,蛋價始終居高不下。
臺灣2022年度代表字評選中,“漲”字“拔得頭籌”。“漲”聲四起中,尤以蛋價最牽動百姓感受。近年來,臺灣一直處於“缺蛋”與漲價的惡性迴圈。
阿盛介紹,2019年起,臺灣每年春節過後都會出現“缺蛋”情形,蛋價也相應上漲,“成本上去了,但我不敢漲價,怕客人減少”。為頂住壓力,阿盛的攤鋪不得不兼售咖啡粉、薯片。
島內有門戶網站日前就“缺蛋”問題發起投票調查,參與投票的人中逾八成選擇“缺蛋,比以前較難買到”,有網友評論“好幾天買不到了”“缺水、缺電、缺蛋……”。選擇“不缺”的網友中,也有不少人評論稱“買得到,比較貴”。
臺農業主管部門最近承認,確實存在“缺蛋”情況,據測算,島內單日總需求量約12萬箱(每箱200顆),單日供應量約11.3萬箱。臺灣農經公司則表示,每日實際供應量遠不及臺農業部門公佈的數量,每日缺450萬顆。
面對這一波“蛋荒”,臺行政機構負責人的回應是民眾“勿輕信認知作戰”;行政機構官員來時貨架雞蛋滿滿、走後架上空空,被批評是“視察表演”。
臺灣時事評論員賴岳謙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民進黨當局面對“蛋荒”還大談“認知作戰”,充分説明他們只顧政治私利,對民生漠不關心。這是“蛋荒”問題持續數年卻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臺農業部門2020年就成立應對“缺蛋”問題的專門機構。3年過去,“蛋荒”沒解決,當局給出的理由還是寒流、禽流感等“不可抗因素”。
賴岳謙説,“缺蛋”問題本質上是“缺蛋雞”。2019年,民進黨當局出於政治目的考量,強行抑制蛋價,導致大量蛋雞農棄養,飼養量大減,雞蛋供應能力下降,蛋價上漲成為頑疾。
島內某食品大廠透露,臺農業部門與蛋商、公協會達成共識,雞蛋每台斤産地價從40.5元漲到42.5元、批發價從50元漲到52元,遠低於蛋雞農預期,利潤太薄影響到蛋雞農生産意願。
臺行政機構日前宣佈,將採取加強橫向調度、延長玉米等進口原物料營業稅減免時間、增加進口雞蛋給加工業者等措施。
臺灣農業專家林裕纮認為,這些舉措或許能成為一時的“止痛劑”,卻無法解決長期問題。禽流感、極端天氣變化、飼料價格上漲等客觀因素對産業造成影響,但連年遭遇“蛋荒”,根本原因是民進黨當局在養雞場現代轉型方面毫無作為。
據《2021台灣家禽統計手冊》,臺灣1600多個蛋雞場中,傳統開放式佔91.7%,現代化水簾式與高床式禽舍分別僅75家和59家。傳統露天雞場遭遇極端天氣及傳染病威脅時,産蛋率自然受影響,進而導致産量波動、蛋價飛升。
“臺灣農業不及時轉型升級,必然十分脆弱。”林裕纮説,如果民進黨當局真關心民生、關心農民,就應在禽舍升級工程和農業現代化上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