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鳥類生存環境堪憂
瀕危物種水雉。資料圖片
臺灣的鳥類近年來過得怎麼樣?答案可能是不太好。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中華鳥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早前發佈的“臺灣鳥類報告”顯示,目前全臺共發現52種鳥類生存受威脅,包括烏頭翁、臺灣畫眉、粉紅鸚嘴等。此外,部分農田生態環境出現警訊,許多農田水鳥正面臨生存危機。
52種鳥類瀕危
此次公佈的“臺灣鳥類報告”收錄資料超過820萬條,時間橫跨1972年至2019年,相關數據既作為環境狀況的基礎資訊,也是環境惡化的預警機制。報告指出,臺灣目前有確切記錄的野生鳥類674種,其中有52種鳥類面臨生存威脅,反映出臺灣自然環境正出現惡化。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舉例説,烏頭翁在全球分佈範圍狹窄,幾乎只有臺灣的花東地區看得到,但烏頭翁對生存環境要求很低,花東的公園、校園都看得到,雖然現在族群數量相對穩定,但若有朝一日連這樣的鳥種都活不下去,那麼就代表生態正面臨嚴峻問題。
“東方環頸鸻的族群數量在全臺呈下降趨勢,小青足鷸、田鷸等在休耕期間常見的農田水鳥也在減少。”“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表示,這些鳥類族群數量減少的原因目前還沒有更多分析資訊,不過這些鳥都在水田活動,推測未來要更加關注農田環境問題。此外,氣候變遷、濕地喪失、野鳥販賣、農藥毒害、外來種入侵、海鳥混獲等近年常見議題,都可能威脅臺灣鳥類生存。
光電入侵棲地破碎
農田環境惡化、鳥類遭受生存威脅,這背後都與近年來太陽能光電大舉入侵農地脫不了干系。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執意推動“非核家園”,喊出2025年綠電達總發電量20%的目標,大量農地因此遭到光電板的侵佔。
“已經有4口埤塘不見雁鴨科鳥類蹤影,問題相當嚴重!”桃園市野鳥學會理事長吳豫州指出,桃園市配合“非核家園”第一階段已有8口埤塘核準開發,經過一冬天實地調查,發現雁鴨科中常見的鳳頭潛鴨在這些埤塘中已經很少見了。“鳳頭潛鴨對棲息地很苛刻,不會在一般溪流出現,只要埤塘鋪設光電板就看不到了。”
除了桃園,光電板正在島內多地侵佔著鳥類等野生動物的家園。曾被認定為“重要野鳥類棲息地”的臺東知本濕地如今被規劃為全臺最大的“太陽光電示範區”。而在臺南,水雉、黑面琵鷺等瀕危鳥類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也難逃光電板的入侵。
有保育人士認為,一旦農田改“種電”,野生鳥類的棲息地就會被切碎甚至全部侵佔,生存環境將遭限縮破壞,到時再想改善將花費更多成本,挽救某些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更難以推進。
生態保育收效難料
針對鳥類等野生動物面臨的生存威脅,臺農林主管部門於今年初推出“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未來預計每年投入2億元新台幣保護草鸮、水雉、石虎、水獺等4種瀕危物種。只要農作者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獸鋏、毒餌等措施,發現水獺及石虎等入侵後先通報,或成立社區巡護監測等,將可獲最高6萬元新台幣的獎勵金。
該方案推出後立刻受到環保團體和保育人士的廣泛關注,不過也有保育人士對此表示,相關措施能否長期推行、具體收效如何都有待時間驗證,而對於眼下太陽能光電侵佔農地造成的生態影響,卻未見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雖然各地都強調不會讓光電進入保護區,但野生鳥類並非局限在保護區活動,仍會有大批鳥類面臨無家可歸的風險。
“臺南黑面琵鷺族群數量目前相對穩定,這都是長年累積的保育成果,新的光電政策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希望外界更加關注棲地流失問題,並考慮引入環評機制把關。”呂翊維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