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剛過,許多人還沉浸在節日的歡樂當中。然而6日,一則沉重的社會新聞取代了以往的藍綠鬥爭,幾乎佔據了臺灣所有各大媒體的頭條。住在臺北市北投區一貌似“和善”的父親殺害三子女後自盡,引起輿論一片譁然。分析認為,這一方面顯示臺灣仍有不少人存在“孩子是自己財産”的錯誤觀念,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與經濟不景氣有關,一些民眾內心苦悶,更易出現極端行為。
這名涉嫌殺害子女的張姓男子以編寫電腦程式為業,一直在家工作,因婚姻和經濟問題做出瘋狂舉動。據臺灣《中國時報》披露,他農曆年前疑似因股票慘賠數百萬元,和妻子為經濟問題爭執不休,情緒低落。4日深夜,張姓男子質疑妻子搭車到花蓮參加童子軍活動是“另結新歡”,寫下長達4頁的遺書痛罵對方,並提及兩人共同投資股票慘賠後被妻子怪罪。文末,他特地用較大的字體寫道:“你要自由,我就給你自由,我帶3個小孩走!”隨後,于5日中午在家中趁著孩子午睡之際,持約20釐米長的陶瓷刀輪流對子女割喉行兇,其中13歲的小兒子,疑因心疼下不了手,他輕輕割了兩刀後用枕頭將其口鼻捂住;14歲的二女兒大動脈與氣管斷裂而死;16歲的大女兒左頸部有約9釐米的刀傷,陷入昏迷。接著,該男子割斷自己的頸部大動脈,自刎而死。
約12小時後,大女兒奇跡般地恢復意識,因氣管受傷無法説話,通過通信軟體向媽媽和舅舅求助。舅舅報案後,警方5日下午1點多破門而入,結果僅大女兒獲救,其餘人不幸離世。
兩個離世的孩子分別就讀小學和初中。校方表示,就讀小學6年級的小兒子成績一直在前10名,學校活動也都由爸爸代表出席,平時表現完全看不出異樣。校方對父親的印像是“看起來和善”,然而這位“和善”的父親居然對自己的子女下了狠手。
據了解,大女兒手術後仍無法正常言語,她用手機打字向警方表示,“我恨爸爸”。她的母親5日晚從花蓮趕回案發現場後淚崩,“做爸爸怎麼可以這麼自私?”對於張男遺書的指控,她輕描淡寫地説,雙方已無法維持婚姻,但他不該帶孩子一起走。很多人悲憤地問道:“到底臺灣怎麼了?臺灣生病了嗎?”為何在新年假期帶給大家的不是歡樂與希望,而是這麼令人悲痛的消息?
據聯合新聞網報道,臺灣警方6日下午會同法醫檢驗死者遺體,以確定死者是否遭下藥後殺害。張姓男子的妻子則在女警陪同下,不發一言快步離開。同一天,倖存的大女兒就讀的中學為同年級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同學們一起寫卡片、摺紙鶴,祝福她早日康復。
臺北市長柯文哲6日感嘆,“不管大人怎麼吵,不應當剝奪小孩子的成長機會,這是一种家庭悲劇”。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批評稱,臺灣雖然多年來推動兒童權利,但類似案例仍屢見不鮮,當局應更努力倡導,避免再發生殺子或虐待的事情。
長期關注兒童福利的“立委”李麗芬説,臺灣近年來發生父母帶走子女生命的案件,通常是為了報復或經濟産生困難。她表示父母不是帶孩子自殺,孩子沒有同意自殺,而是被殺害,“作為父母親,也沒有權利決定孩子的生死”。
兒福聯盟主任陳雅惠也表示遺憾且痛心,類似案例一再發生,臺灣仍有不少人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財産”,而未視為獨立生命,遇到事情便帶孩子一起走,痛批這名父親太不負責任。
島內此類人倫悲劇頻傳也凸顯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有分析稱,臺灣經濟過去十年嚴重衰退,中産階級向下沉淪,貧苦弱勢瀕臨崩潰瓦解,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夾擊下,社會福利制度面臨分配不均,無法照顧高風險家庭。當臺灣已經進入“情緒集體崩潰”的危險時刻,而個人又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未來失去希望,自殺就可能成為社會的“傳染病”。
臺灣《聯合報》6日援引精神科醫生的話直言,加害人應是“沒有出口的人”,沒有親近的朋友,也沒有工作及興趣作為寄託,最後陷入“極端的無助”,“用毀滅解決問題”。【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蕭師言】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