噍吧哖事件主要發生在臺南市玉井區,造成當地死傷慘重,然而至今卻很少被提及,圖為當時事發地。臺灣《旺報》圖
噍吧哖事件主要發生在臺南市玉井區,造成當地死傷慘重,然而至今卻很少被提及,圖為當時事發地。臺灣《旺報》圖
據臺灣《旺報》報道,今年不但是臺灣光復70週年,也是噍吧哖事件100週年。對於這起日據時期規模最大、死傷最多的武裝抗日行動,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多少人重視?多位臺灣抗日英雄的後裔則促正視這段歷史。
1895年至1915年,也就是日據的前20年,是臺灣人民武裝抗日風起雲湧的年代,像1895年5月到11月的乙未戰爭、1907年的北埔事件,其中又以1915年的噍吧哖事件死傷最慘烈,卻被遺忘得最徹底,不僅紀念館遲遲未完工,3000多名受難者遺骸也未經家屬同意就被火化。
噍吧哖事件發生在1915年7月6日,余清芳等人在臺南“西來庵”發起抗日革命,以驅逐日人為號召,率眾攻打日人,遭日軍大舉鎮壓;日軍進行大屠殺,玉井地區死傷最慘烈。
噍吧哖人文發展協會負責人張春琦表示,這是臺灣抗日死傷最慘的一次,卻最被忽視;當時日軍放火燒莊,把資料毀壞,對外説“只有死亡幾百人”,掩蓋史實。直到2014年發現大量無主骨骸,清點後達3000多人,極可能就是當年遇害者遺骸,經學者調查,實際死傷可能達上萬人;然而,只有媒體零星報導,以致連當地人都忘了這件慘案。
他坦言,這是結構性的問題,由於政府不重視,人民也無從重視,“這是屬於臺灣人的事啊,怎麼可以被忘記,只要沒有人提及,很多人就麻痹也不知道了,我真的好害怕啊。”
遺族林秀桂感嘆説,歷史應該要回歸本質,放下仇恨,不要帶有政治意圖,“我們不是要賠償,是要讓大家知道有這件事”。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秘書長方守仁表示,這些在臺南新化第一公墓附近發現的3000人無主骨骸,被認為是噍吧哖抗日事件遭屠殺義士,與日軍公佈的幾百人死亡明顯對不上;不過,政府卻沒有要將其做分析與DNA鑒定,也沒有經過當地人同意,將這3000多具骨骸火葬了事,“這不就是沒有心,刻意遺忘嗎?”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