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北市定古跡“欽差行臺”已有120年曆史,是全臺唯一僅存的清代閩式官署建築。臺北市議員王鴻薇昨天(11日)表示,文化局未妥善監督,讓歷史悠久的古門隨意放置,古跡內的梁柱、天花板佈滿電線,還草率裝設電燈泡,實在太離譜。
“欽差行臺”建於清光緒年間,當初是為接待來臺視察的官員所建,日據時期遷至現在臺北植物園內。原名稱為“臺灣布政使司衙門”,後來修正為“欽差行臺”,由林業試驗所管理。
王鴻薇説,走進欽差行臺內可見,天花板、梁柱上佈滿電線、插座,照明的燈具隨意挂著,與古跡格格不入。而百年曆史的大門,就放置在角落,民眾可任意觸摸。文化局未負監督職責,任由古跡被破壞。且古跡都已更名許久,簡介折頁內容還是舊名,相當離譜。
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欽差行臺管線外露,是為“植物纏繞”特展所增設,已通知策展單位儘速改善。針對管理維護問題,下周將召集文資委員現勘,了解狀況,折頁也會馬上更新。
劉維公表示,對於市定古跡、歷史建築作為策展空間後的復原情況,文化局未來將不定期抽查。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