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長大不斷奶 臺灣大學老師怒稱不教“媽寶”!

2016年03月10日 15:12:0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長大不斷奶臺灣大學老師怒稱不教“媽寶”!

  插圖:侯夢喆

  在臺灣耳聽得“媽寶”這個詞使用率越來越高,問一位時尚達人是什麼意思,她解釋説就是成年人沒能力或者不願意獨立,凡事依賴媽媽,“連想和女朋友分手,理由都是‘我媽不喜歡你’。”除了“媽寶”,“爹寶”、“草莓族”、“豆腐族”都指的是這類人。

  本週,臺灣的各大學陸續開學上課,臺灣政治大學法律系劉宏恩老師公開宣稱:不歡迎“媽寶”來上課。大學是給大人念的,不想當大人的話,麻煩回去念中學。

  劉老師語驚社會,掀起一場關於“媽寶”的大討論。

  “我可以罵你的王子嗎?”

  劉老師説,依他的經驗,“媽寶”學生在10年前還是特例,但現在越來越普遍。大學開學日,爸媽滿頭大汗提著行李箱,學生卻在一旁低頭玩手機。學生的一切問題都由家長代為解決,“我兒子很想修你的課,可是沒選上,可否幫忙加簽?”“我們全家要出去旅行,機票日期剛好遇到期末考,可不可以幫我孩子提前考?”劉宏恩説自己當班級導師時,曾遇到學生不管是選擇科系、參加社團還是就業方向,家長都要控管。

  也曾在大學任教的臺灣名嘴朱學恒也表示,現在的學生千奇百怪,如果老師認起真來,會氣死。

  但也有人對劉老師的言行表示不滿,有學生家長批評他:“你不懂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你不配當老師!”劉老師反擊:“ 孔子曾説‘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污也’,就是罵不認真的學生‘爛木頭’和‘大便’。我可以像孔子一樣罵你的小王子、小公主嗎?”

  “媽寶”後面的“怪獸”

  劉老師嘴不饒人,認為“有教無類”不是縱容不良學習態度,真正應該檢討的,是造成“媽寶”的“怪獸”家長。

  劉老師舉例説,曾有高中生到政大升學面試時遲到1個多小時,失去應考資格,結果家長竟大鬧面試現場。還有家長以自己孩子自尊心強為理由,要求老師打高分。“過去只有中學生的家長和老師保持溝通,現在這種作法已經蔓延到大學,什麼事都是家長出面。”

  劉老師呼籲:“爸媽也需要跟著孩子長大”,他表示,孩子20歲時還用他12歲時的方法去對待他,就會養成“媽寶”,因此家長也要學習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方法,孩子也要自覺、勇敢一點,如果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就不要過度依賴父母。

  臺灣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支援劉宏恩老師,也認為“媽寶”的父母們要檢討,孩子總會長大,父母要學會適時放手。

  大陸網友熟悉的臺灣網路作家“痞子蔡”現在任職于康寧大學教務長,他也參加了“媽寶”大討論,他認為,現在大學生的確心智成熟較晚,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南部大學裏的“媽寶”還不那麼多,因私立學校經濟負擔較重,很多學生都在打工賺生活費,已經提早進入社會接受磨煉。

  剖析“媽寶”現象

  臺灣教師會副理事長吳忠泰表示,獨子化在1995年後日益明顯,加上升學主義令家長對孩子的“高焦慮、高期待”,許多父母只要求孩子讀書,把自理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排在末位,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成為孩子的車夫、傭人。“媽寶”就這樣養成了,尤以大都市情況嚴重。

  除了少子化,名嘴朱學恒認為,經濟不景氣也是“媽寶”的成因。大學畢業只能找到薪水2萬多元(新台幣)的工作,在臺北這樣的城市生存艱難,“除非中‘樂透’,否則只能吃家裏、用家裏的,年輕人很難獨立。”

  有識之士憂慮“媽寶”絕不只是家庭和學校的困擾,還會直接影響臺灣的競爭力。臺灣由上世紀60年代的香蕉王國到70年代的石化王國,再發展到80年代的紡織王國和後來的科技島,靠的是吃苦耐勞、永遠向前的“臺灣牛”精神。“媽寶”們在上一代創造的富裕生活裏出生成長,空有外表和學歷,缺乏抗壓性和實際能力,畢業後又逢臺灣進入經濟轉型的瓶頸期,沒有了上一輩只要努力就能發財的機會,很容易灰心喪志、得過且過,“媽寶”的問題不解決,臺灣整個社會將陷入沒有競爭力的危機。

  也有樂觀者認為,每一代都有自己的問題,也都會扛起該負的責任。比如王永慶曾形容自己那代人是麻袋,而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是“紙袋”,但就是這些“紙袋”們建立起臺灣電子加工業的基地。新的一代雖然有“媽寶”,但也有快速掌握網路技術、見多識廣、富有創意的優勢,只要社會調整教育制度和價值觀,給新一代的人格建設以正確的引導,“媽寶”們也會實現自我教育,煉成有用之才。

[責任編輯:周劍]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