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學者撰文:臺灣人不得不修“中國”這門課

2016年03月10日 00:30:07  來源:環球網綜合
字號:    

  汕頭大學傳播學院教授楊艾俐在臺灣《旺報》撰文,原題《中國這門課 臺灣人必修》,全文摘編如下:

  根據《旺報》最新調查發現,僅有27%的臺灣受訪者表示自己了解大陸,比去年的調查下滑2%;表示不了解者,則由去年的71%變成目前的 73%,增加2%,顯示臺灣民眾並未因兩岸交流的熱絡,而對中國大陸更加了解。

  這組數字很有意思,我翻開2009年8月《旺報》創刊那天的報紙,那天的調查也顯示有72%的人不了解大陸,而3年後所做的調查,比例竟然完全雷同,甚至還增加1%。經過這3年的兩岸各界極速升高的交流,無法增加臺灣民眾對大陸了解程度。

  我覺得這有3種可能,(1)大陸太大:越交流,越不懂。(2)大陸太歧異:13億人口,967萬平方公里,各有人文地理景觀,資訊紛雜,猶如瞎子摸象。(3)不想了解:覺得事不關己,或逃避、或漠然。

  但同項調查顯示,有48%將近一半的臺灣民眾,認為不需要了解大陸,是典型的鴕鳥心態。了解大陸並不等於要統一,要對中國大陸事事妥協。臺灣大部分民眾主張“維持現狀”,但是維持現狀,更要了解大陸。

  我訪問過多位臺商,都表示到大陸發展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兒女未來著想,至少給他們開個窗口,讓他們未來有更多選擇。臺灣年輕人最有競爭力的職業規劃是,在美國讀大學或研究所,在國際企業做3 年,爭取公司派到亞洲,然後在中國上EMBA,培養人際關係。甚至高中畢業直接到大陸讀研究所,培養對中國的了解,畢業後進入大陸的外商公司。不管哪種途徑,都要有良好語言能力及了解中國大陸的國情。

  臺灣人必須把“中國”當作“外國”來研讀,也就是以研究國外的態度和方法,從事中國大陸研究。兩岸雖然同文同種,但是分隔多年,制度相異,因此價值觀、思考方式截然不同,如不仔細研讀,常會引起誤解。2009年,我在汕頭大學教授新聞寫作,一次時事測驗中,第一題是列舉上星期發生的3件國內大事,偶然看見一位同學答第一件大事是,“馬英九連任國民黨主席”,我很驚訝,拍拍他的肩膀:“這件事不應該算國內大事吧!”

  但是課後收集所有學生的試卷後,發現90%的學生都答“馬英九連任國民黨主席”是國內大事,顯然“臺灣事是國內事”是大陸人的共識,他們從小讀教科書,看電視報紙都如是説,觀念早已根深蒂固。臺灣卻認為“統一與否是我的選擇”,並且70%主張要“維持現狀”。為了對中國大陸有通盤了解,我認為大學通識課裏,應加入中共史,中國經濟、中國現況等,成為必修課程。我們街頭巷尾的社會大學,或大學推廣部也應該設置此種課程。

  要補“中國大陸”這門課,臺灣人還應該有一建立,一破除。(1 )建立平等心態:很多人對中國大陸的印象還停留在20幾年前,落後、貧窮、獨裁。但是大陸早已非吳下阿蒙。它的GDP已是世界第二,以購買力計算的每人國民所得已達9000美元,已達臺灣的一半,很多地方還比臺灣進步。很多臺灣人對大陸人有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大陸觀光客進來,怕臺灣“大陸化”;陸資來臺,怕臺灣“香港化”。

  (2)破除固有成見:很多臺灣人覺得大陸媒體都為官方宣傳工具,不值一顧。但是我在大陸3年,徹底享受觀看大陸的電視節目,晚上看央視的國際新聞或鳳凰臺的時事直通車,30分鐘就可了解中國及世界大事。央視記錄頻道裏,古今中外著名記錄片都有。北京衛視的“檔案”,經常報道分析民國史實。但是臺灣人一定會問:節目是否夠客觀公正。答案是,你自己要去收集資料、思考,很多的報道還算客觀,而且這些節目至少給你個入門知識,臺灣的電視節目既沒有歷史深度,也沒有國際廣度。了解大陸,這門課,對我們來説,“不得不修”。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劉海偉]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