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塑化劑毒素入侵臺灣河川 民眾稱不敢吃淡水魚(圖)

2016年03月10日 14:58:4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成大團隊調查淡水河流域底泥DEHP含量,5年內高出4倍。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臺灣河川魚類受DEHP污染情形。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台灣網6月10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道,臺灣塑化劑污染氾濫,河川也早已受害。臺當局環保部門委託學界過去10年對全臺30條河川監測,不僅發現河中塑化劑有逐年增加趨勢;學者甚至發現,部分河川魚體中,可測到幾十到幾百ppm不等的高濃度塑化劑。食物鏈遭塑化污染範圍超出想像。

  最新出爐、臺灣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進行的“2009—2010年毒性化學物質環境流佈背景調查”,再次證實這項危機,不僅底泥、河流野生魚體中也都發現DEHP,且濃度是6種塑化劑最高的。

  臺灣成大團隊2009年完成對愛河、老街溪、新虎尾溪、二仁溪及濁水溪5條河川的研究,2010年再完成對淡水河本流、大漢溪、新店溪、頭前溪、大甲溪、北港溪、秀姑巒溪、基隆河、客雅溪、朴子溪及將軍溪等11條河川底泥及魚體樣本採樣。

  淡水河底泥DEHP5年多4倍

  2009年調查顯示,底泥中DEHP最大濃度可測到47mg/kg,平均濃度9.6mg/kg;2010年調查,底泥DEHP最高濃度為23.6g/kg,平均濃度3.5mg/kg。淡水河流域底泥DEHP含量與2005年度比較,高出4倍。

  秀姑巒溪魚體DEHP濃度最高

  魚體方面,2009年報告DEHP平均濃度為0.29mg/kg,最大濃度為1.1mg/kg(濕重);2010年調查,魚體樣本DEHP平均濃度為1mg/kg,最大濃度為7.5mg/kg(幹重),6種塑化劑中以DEHP之濃度分佈為最高,其中秀姑巒溪魚體中DEHP平均濃度達2.6 mg/kg(幹重),為全臺河川最高值。

  臺灣學者黃柏菁等人于2008年在Chemosphere期刊發表的DEHP環境流佈調查就顯示,臺灣一些河流中的野生吳郭魚被檢出DEHP濃度高達1.4到129.5mg/kg,石斑魚檢出1.2到33.1mg/kg。河川上游魚體的污染量較低,中、下游污染較嚴重。

  報道稱,若吃到DEHP污染值最高的野生溪哥,依魚體含水率約5到7成計算,每100克魚肉約含4.6毫克DEHP。對60公斤成人來説,已達歐盟與美國的人體每日最大容忍攝取量(TDI)的1.5與3.8倍。

  民眾感受一:“淡水河的野生魚,我也不敢吃”

  淡水河流域底泥DEHP含量高,關渡橋下釣客表示,淡水河的野生魚,“我也不敢吃!” 釣客説,他釣魚會看魚種,從外海遊進淡水河的魚才會吃。在臺北橋、忠孝橋、中興橋及關渡橋下常見淡水河的魚種,釣友常口耳相傳有毒或重金屬污染,根本不敢吃。

  民眾感受二:從小吃到大 不相信秀姑巒溪水有塑化劑

  對於秀姑巒溪的溪魚,驗出高達2.6mg/kg的DEHP塑化劑,瑞穗鄉民則感到十分驚訝。瑞美村的阿美族陳小姐説,“從小吃秀姑巒溪魚長大!怎麼可能有塑化劑?”她説,會在秀姑巒溪捕魚的都是阿美族,也是部落過去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但主要是自己吃,鮮少販賣,聽到溪魚有塑化劑,感覺還是會“怕怕的”,但不會因此不吃魚。

  因秀姑巒溪沿線都沒有生産、使用塑化劑的工廠,鄉民對這樣的檢驗結果難以置信。瑞穗鄉代鍾紫韻説,她不相信秀姑巒溪會污染這麼嚴重,懷疑是溪流沿線的禽畜養殖區的排泄物,及種西瓜使用的農藥導致污染。(台灣網 馮存健)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馮存健]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