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行走臺灣看環保:婆婆媽媽的力量

2016年03月12日 23:15:5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張林蕉婆婆88歲成為慈濟的環保志工……在臺灣的資源回收站中,處處閃現家庭主婦的身影

  “PVC最難分辨,要用打火機燒一下,如果煙很臭,就是PVC了……”臺灣慈濟志工謝秀連指著自製的展示板,回收的垃圾被詳細地分門別類,僅廢紙就被分成好幾種:純白的是“全白”、有字的是“小白”、有彩色圖畫的是“色紙”、撕起來有膠的感覺的是“紙板”;一盒磁帶則被分成塑膠盒、螺絲、膠帶……

  在臺北市內湖慈濟園區的垃圾整理站裏,廢紙、塑膠袋被志工們分類後,分別捆紮在一起,送往再利用的地方。謝秀連是這裡的負責人,整理站按區域分成廢紙區、塑膠袋區、塑膠瓶區……每一處,都有幾位慈濟志工在埋頭苦做,他們中大部分是婆婆媽媽。

  慈濟從一開始做環保,就閃現著婆婆媽媽的身影。1990年8月,慈濟證嚴法師在臺中做演講,結束時,她看到大家用雙手熱烈鼓掌,便説:“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用在撿垃圾、掃街道、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凈土。”這個倡議之後,臺中豐原的楊順苓便率先行動起來,在自家附近設立了資源回收站。到現在,慈濟的回收站已遍佈全臺灣。

  不但在臺北、高雄等都市,一些少數民族居住的山區也可見慈濟回收站。據臺灣媒體報道,慈濟志工林金花的娘家在臺東縣太麻裏北裏村,在這個交通不便的山區,林金花也設立了回收點,她和幾個姐妹定期開著環保車,上山收集垃圾。2007年4月,一個被譽為“全球最老志工”的婆婆張林蕉辭世,享年104歲。她88歲成為慈濟的環保志工,90多歲時,還爬四層樓收報紙。在她的帶動下,很多鄉親都主動分好垃圾,有的也成了環保志工。她的家鄉——宜蘭礁溪是臺灣環保做得最好的溫泉區。

  謝秀連服務的內湖是臺北的一個區,她説:“內湖區共有120個收集點。志工大多數是家庭主婦,她們從公司、商店、果皮箱等處,收來保特瓶(即塑膠瓶),就存放在自家騎樓下。每週三晚上和每個月的第二個週日,有環保車到各個收集點載運。”做垃圾分類整理的志工大多數也是家庭主婦,“她們每天做好早飯,坐公車來,自己掌握時間,差不多下午四五點鐘離開,回家煮飯。”

  不要小瞧這些婆婆媽媽。謝秀連退休前是會計,現在滿口PE、PVC,儼然一位石化專業人士。而一些根本不知“資源回收”為何物的婆婆級志工,也都能清楚地分辨出哪種塑膠瓶可以抽絲制毛毯。每年,整個內湖區經這些志工回收整理的塑膠瓶就達25萬至30萬隻,“有一次,我統計了一下,內湖地區20天就收了3024公斤塑膠袋。”謝秀連説。

  垃圾整理站還義務擔當環保教學的任務。“常有學校帶著學生,里長帶著居民,甚至有人帶著全家老小,假日時到這裡來做環保體驗,所以我們自製了很多展板,告訴他們什麼可以回收,怎麼分類收集。”

  慈濟志工還製作了一種小卡片,專門贈送給做過環保體驗的學生。這是用回收的廢棄大理石製作、可分解的無鉛油墨印製的。上面寫的都是生活中的環保細節,比如:隨身帶手帕、環保筷、環保杯;不吹冷氣,或將冷氣調到26—28攝氏度;電腦不用時要關機,隨手關燈等。“我們希望孩子們可以從生活的小事改變自己。”謝秀連説。

  手工分揀骯髒的垃圾,在一般人看來,絕對是個苦差事。慈濟志工卻不厭其苦,還能苦中尋樂。謝秀連笑著説:“做環保很神奇的,做的人都有收穫都很快樂。”她介紹有一位75歲阿婆許金蓮,早年開早餐店,長時間彎腰煎蛋,變成駝背。來這裡做了半年,每天彎腰起身,竟然可以站直了!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信念——為大地而做。“回收的垃圾很不值錢,一卡車分類好的垃圾現在只賣800—900元新台幣(合160—180元人民幣)。但我們是為生命延續,不管多少錢都要做。”謝秀連説,“內湖區平均每個月就可以收15萬公斤廢紙。50公斤就是一棵樹啊!如果我們不做,這裡一個月就有3000棵樹消失了。做環保很迫切!”

 

  進入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王曉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