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版歷史課本不見南京大屠殺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臺灣高一下學期歷史課本因為“2006課程暫行綱要”而重新編纂,在“北一女”、“建中”、“松山”及“石碇”的高中學生協助下,該報取得今年2月才剛剛出爐,計有“南一”、“康熙”、“翰林”、“三民”、“龍騰”等五家出版社發行、共五個版本歷史教科書,其中對南京大屠殺的處理略有不同。
“北一女”中學使用的“翰林版”,用了22行課文談“八年抗戰的歷史意義與影響”,只字未提南京大屠殺,也沒有圖片;“建國”中學用的“龍騰版”,則是著墨最多的版本;五個版本中,“龍騰”和“南一”有文有圖。
曾經參與教科書編輯的臺大歷史系主任吳展良表示,南京大屠殺是很重要的歷史事件,但是困難在於教科書分配的整體問題,世界史有二冊,臺灣史有一冊,長達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卻要濃縮為一冊,不僅是南京大屠殺可能消失在教科書中,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也無法擠上篇幅,年輕一代的歷史記憶改變,牽涉到更根本的“國家認同”。
吳展良説,南京大屠殺的消失只是歷史教科書分配下産生的現象,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審查過程中有無受到要求限制,例如連“國父”用詞都被拿掉,什麼事件被書寫,以及什麼事件被限制在歷史教科書之外,這些都牽涉到價值判斷。
歷史教師質疑這與日本右翼行徑無異
報道引述“北一女”歷史老師蔡蔚群的話説,在日本右翼編的教科書中千方百計淡化、甚至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存在,有其民族情感和政治目的。但,臺灣現在把中國五千年曆史濃縮在一學期內教完,因此南京大屠殺所佔分量也都很微小,甚至一字不提,有些老師質疑這和日本右翼的立場有何不同?
蔡蔚群和中山高中歷史老師李彥龍都表示,歷史教科書如何呈現南京大屠殺,關係到現代人希望喚起或是遺忘那段歷史。雖然現在教科書沒寫,但他們在教到八年抗戰時,都還是會提到南京大屠殺。
李彥龍表示,南京大屠殺的史實,跟時下年輕人的哈日行為形成強烈對比,他會借此歷史事件,讓學生了解在日本文化背後,也曾有殘酷、獸性的一面,但重點不在增加民族仇恨,而是曾發生過的事,不該被忽略或遺忘。
島內學者質疑:配合臺當局 美化殖民惡行
臺灣《聯合晚報》報道指出,臺當局“教育部長”杜正勝日前曾表示,“歷史教育本就受政治干預”。臺大歷史系教授李東華表示,現今島內歷史教科書內容完全是配合杜正勝的“同心圓理論”,要以臺灣為中心作出發,教科書審查委員名單必須由臺當局“教育部”同意,不符合意識形態的教科書可能就面臨技術性封殺。他批評,過去是一流的教授編輯教科書,外界戲稱教科書審查是“二軍審查一軍”。如今更離譜,這次擔任編審委員的名單中竟由剛拿到教授學位的年輕學者負責編審,資格備受質疑。
李東華指出,過去“三民主義”強迫灌輸在教科書中,如今島內政治情勢逆轉,不配合臺當局意識形態的聲音都被消音,南京大屠殺在歷史教科書中消失,臺灣作為曾經的殖民地,竟配合美化殖民國的惡行,導致歷史變成政治的工具。
海內外導演拍電影紀念南京大屠殺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70週年,為了讓世人銘記這段歷史,今年海內外有多名導演將拍攝電影紀念這段永遠不應被世人遺忘的歷史:
《南京浩劫》由中美合資拍攝,預計投資3000萬美元,由《古墓麗影》導演西蒙-韋斯特執導。據悉影片於今年2月開機。
據報道,香港著名導演唐季禮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巨作《日記》近日獲得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批准開拍,他準備邀請周潤發、張曼玉、劉德華和日本女星藤原紀香參演。據悉,《日記》將投資三億元人民幣,配合南京大屠殺70週年,將於今年12月13日上映。
拍過《可可西裏》的大陸導演陸川,前年在香港電影市場展提出影片《南京! 南京!》的企畫案與故事大綱時,就令不少人震撼,據悉,若無意外,《南京!南京! 》也將於今年3月開拍。
據報道,“美國線上”董事長雷昂西斯出資製作的紀錄片《南京》(英文名:《Nanking》)1月27日在“日舞影展”獲美國出品紀錄片類最佳剪輯獎。影片是以身歷其事者為主拍攝的影片、將近80位倖存者的口述及相關檔案,呈現當時城裏的歐美教士、商人、醫師和教師保護將近25萬南京軍民的實況。
而雷昂西斯之所以要拍攝《南京》,是因為受到了華裔作家張純如名著《南京浩劫》的感召,張純如認為,不知或遺忘南京大屠殺,等於遭受二次大屠殺。 (雲鵬)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