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坐落在山林中的公園 臺灣朱銘美術館一瞥

2016年03月13日 19:42:20  來源:
字號:    

       朱銘美術館太極廣場一角。本報記者 孔曉寧 攝

 
  原以為朱銘美術館只是坐落在山林中一個陳列畫作的館所而已,想不到它竟是一座偌大的公園。

  寬闊的戶外空間和零距離的展示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穿梭于藝術品和綠地之間,感受人文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之美,簡直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解説人員告訴我們,觀眾往往舉家前來,一家人在公園裏可以遊樂一天,既可以欣賞藝術,也可以坐在長凳上休閒。

  除了寓美于樂的特色,這家美術館的另一特色是與觀眾互動:它設有“藝術長廊”,一些大學生和中學生,只要經申請,便可以把自己的畫作涂在長廊的墻壁上;這些壁畫看起來稚嫩,興許他們中會誕生未來的畫家呢。

  朱銘最初買地,只是為了解決大型作品的存放問題,結果發現矗立在綠地中的雕塑別具韻味,就這樣引發了他打造一座公園式的美術館的決心。他毅然擔起所有工程細節,歷經12年的努力,終於在1999年9月19日,將朱銘美術館寫進臺灣藝術史。

  朱先生從15歲開始,隨廟宇雕刻師李金川學習傳統雕刻技藝,在近三年的學徒生涯中,朱先生練就了純熟的雕刻技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歲出頭,朱銘已是家鄉頗有名氣的木雕師傅,但他不滿現狀,80年代初又到美國尋求發展,朱銘逐漸由傳統藝術跨進現代藝術的領域。

  美術館蘊藏著67歲畫家畢生的創作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而時間有限,我們只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閱讀最精彩的篇章。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三軍”系列,與真人尺寸同大的一隊隊著迷彩服的陸軍軍人在爬坡,有的因受傷拄著柺棍,他們的形象並不高大威猛,甚至頗有些“動漫”效果;海軍,以鋼材構成規模宏偉的大型軍艦,最引入矚目,穿著湛白的海軍水手人像排列其中,呈現出雕塑空間量感和虛實的變化;空軍,以擬真的IDF戰鬥機雕塑,配以生動姿態的空軍人像,呈現敘事性雕塑的情景。而本人以為,正是朱銘先生詼諧的動漫風格,令畫家手下的抗戰英雄更貼近百姓大眾。

  不少無頭的、用不銹鋼板擰折出充滿現代意味的人像,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等著與你拍照。朱銘橫剖自己生存的時代,在陌生的城市孕育出另一個系列───“人間系列”,在紐約首次發表。在美術館內,你會發現各種材質創作的作品,不論是木雕、石雕、陶塑還是海綿鑄銅、不銹鋼,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大大小小,扶老攜幼,朱銘的“人間”已成了“小宇宙”。正如他自己所説:“人間系列乃是人間百態的抽象表達”。材質的多樣性,是畫家對自己的挑戰。朱先生是一位創作力豐富並且不斷向自我挑戰的藝術家,他認為,每一種材質都有其無法替代的特性,需要用不同的工具和方式與材質溝通。他説:“我的個性不願意重復,喜歡創新。”

  在太極廣場,一些“龐然大物”是對太極粗線條的勾勒。朱銘太極系列的發表曾在國際上受到廣泛的肯定。據説,朱銘先生學習太極拳多年,在其對太極精神的領悟與純熟的雕刻技法雙重配合下,太極系列作品充分表現了太極拳所強調的內蘊的氣和外顯的勢。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朱先生近年創作的“民生百態”系列。無論是展覽館中艷麗的彩雕,還是庭院中俏皮的銅雕,都充滿了生活氣息,讓人油然而生一種融入其中的衝動。最讓人叫絕的是“排隊”的群雕,一些打傘的蕓蕓眾生,讓人感到那麼親切。藝術家特意留了一個空位,你可以站在那裏,與他們合影,於是你也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與民眾同樂,而不是孤芳自賞,這是朱銘的一個創作理念。表現人生百態,是他認為最貼近現代生活並且能毫無束縛地進行創作的主題。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孟曉雲  (2006年01月11日 第三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