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大舉行東亞儒學學術對話 探討儒學當代價值

時間:2012-02-14 11:12  來源:中新網

  據臺灣《旺報》報道,儒家思想自唐宋以來就深入東亞地區各個社會,一場“東亞儒學”對話昨天在臺灣大學展開。來自兩岸以及日、韓等地的青年學者160多人參與,藉由3天的交流互動探討儒學當代的價值。

  “儒學是東亞文明體系的精髓”,臺灣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朱雲漢昨(13)日指出,儒學不僅是東方社會倫理學、社會和自然科學共同的思想基礎,也是過去東亞文明演進的重要指導。

  儒者盼素樸生活態度

  朱雲漢表示,儒學是東方社會中指導人與自然、社會共存的個人道德修為;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亞共同的思想資産。文化中原不是固定,而是動蕩中不停激蕩和發展的過程。望向東亞未來,如果沒有儒學為文化共同體基礎,整合難成。21世紀人類社會重大挑戰,全球化導致的失序、生態失衡,因貪婪而生的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傷害,必須重新由東亞文明找尋新思路,不再追趕西方科技文明或移轉西方價值為唯一齣路。

  臺灣孔孟學會理事長郭為藩説,過去學界排斥儒學,但似乎轉一大圈又重新回到出發點;儒學是中華文化核心,人文主義理念和淑世情懷一直是讀書人倫理觀念,成為學者的使命感。現在教科書《生活與倫理》去掉“倫理”,《公民與道德》去掉了“道德”;網路時代群己關係錯亂,其實,倫理生活就是“幸福感”,儒學講究的是倫理生活中的“義務”。幸福感是主觀感受,一種素樸的、具人文素養的生活態度正是儒者希望的生活。

  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指出,上個世紀世界在西方文明體系下,無論是基督教文明或資本主義,20世紀都達到顛峰。現在看來這种經濟科技為主的發展脈絡,或許正面大於負面,但上世紀末葉逐漸發展出負面情況,使20世紀的榮景很難再現,問題反而愈來愈糟。全球注意力正看到東亞正在崛起的大陸經濟力量。他認為超越物資追求而進入更具深度的文明對話,由學術紮根,才能在21世紀建立新的主流價值。

  倡雅文化歸整身心靈

  武漢大學哲學院國學博士生李攀説,網路時代要重塑人倫綱常,人與人若只在網路上相會時,五倫中的“朋友”關係用在父母、師長方面,就顯得不倫不類;消費主義至上的社會中,文化趣味也流於不健康,應在“化民成俗”過程中提倡“雅文化”。他和同校係中國哲學博士生余泳芳都是第一次赴臺,對臺灣社會人文氛圍印象極佳。

  有理工科背景的臺大哲學博士生黃泊凱表示,他過去讀理工時總認為儒學是統治工具,用以教化人民方便統治;但現在鑽研後則體會這是一套重新歸整自己身心靈、揚棄物欲,更具深度思索力的價值體系,是可貴的精神食糧。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博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