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記臺灣“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

時間:2011-12-05 08:49  來源:新華網

  這主意,瘋狂卻感動無限——記臺灣“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

  12月3日傍晚,臺灣新北市漁業鄉鎮萬里,天色漸漸暗下,東北風帶來絲絲涼意。萬里小學的操場上,孩子們“帶”著祖父母、父母,坐在一排排整齊排列的坐椅上,翹首等待著一場專為鄉村兒童打造的藝術饗宴。

  這是“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最後一站演出。5年前,也是在一個冬日,“工程”在宜蘭縣員山鄉啟動,開始免費為臺灣地區全部319個鄉鎮(目前有部分鄉鎮已改為區)孩子們“送藝術”的義舉。歷經1800多個日子、走過29萬公里、募得民間善款逾2億元(新台幣,下同)……一個“瘋狂的好主意”、一個天方夜譚般的慈善夢、一條艱辛但不寂寞的路,在這個晚上就將畫上完美句點。

  一個“瘋狂的好主意”:“演戲給全臺灣所有孩子看!”

  萬里距臺北市區不過20多公里,但保留了農業社會的樣貌,11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4個漁港,有千余戶人家“靠海吃海”。

  和萬里一樣,臺澎金馬地區的鄉鎮雖然教育條件不斷改善,但相比都會區的孩子,鄉村兒童接觸表演藝術的機會很少,特別是在比萬里偏遠得多的高山部落、海島漁村。

  “演戲給全臺灣所有孩子看!”——用幾年時間“演”遍臺灣各鄉鎮,不要政府補助,只靠民間捐款。在李永豐與幾個朋友的一次餐敘上,“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構想迸發出來。

  李永豐是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構想成形後,他逢人便講,得到的回應幾乎都是:“你瘋了!”在一些人眼裏,李永豐簡直就是個騙子。還好,長期支援“紙風車”的莊素珠很快答應捐款。她説:“這是個瘋主意,但太好了!”

  2006年12月24日,首場演出在宜蘭員山鄉登場,“紙風車”開始在鄉野之間旋轉起來。5年來,300多場演出共吸引觀眾逾78萬人次。2011年12月3日晚的最後一場演出,熱鬧更勝以往。平日寧靜的萬里街市上熙熙攘攘,人流朝著小學校園湧來。離演出開始還有1個小時,操場上已座無虛席,連跑道和周圍臺階上都是或站或坐的人們。

  “紙風車”劇團給他們帶來一台六段式多元主題的演出,表演形式多樣,舞臺效果絢麗,故事逗趣而有教育意義。臺下的孩子、大人時而靜默觀看,時而高聲喝彩,時而哄堂大笑……這一刻,所有人都在故事裏,所有人都是孩子,所有人心中都轉起“紙風車”!

  抱著讓鄉村孩子走出“藝術的第一里路”的使命,“紙風車”不只帶來藝術,更留下夢想。

  蘭嶼是臺東外海一個小島。當地小學的顏老師告訴“紙風車”團隊:“你們走了以後,孩子們唸唸不忘,演出的許多角色成為他們常常談論的話題。那一晚,蘭嶼的大人、孩子跟藝術是如此親近,都留下深刻的記憶!”

  一趟29萬公里的艱辛行程:“再累再難都值得!”

  “工程”每場演出都由改編自文學名著《堂吉訶德》的兒童劇開場,創作者希望借此鼓勵鄉村孩子要學會愛,學會勇敢,學會不放棄夢想。

  參與“工程”的每個人何嘗不是如此?正因為懷抱著愛,勇敢追求夢想,從不放棄,才能5年提前圓夢。

  “紙風車”行政總監張敏宜回憶説,剛開始時常被人誤解,“還曾被認為是詐騙集團(團夥)”,“一些鄉鎮覺得,劇團免費來演戲,哪有這麼好的事”。

  李永豐用“櫛風沐雨、披星戴月、夙夜匪懈”來形容每一次下鄉演出。“紙風車”為這5年算了這樣一筆賬:

  演出總里程29萬多公里,相當於繞赤道7圈;

  吃掉了26700多個盒飯,按每個盒子3公分厚,疊起來相當於2座臺北101大樓的高度;

  發給觀眾的雨衣超過5萬件;

  ……

  5年來,演員梁舒怡演出超過300場。回彰化家鄉演出時,父母見到一整年沒見的女兒很高興,和許多親朋好友一起來看戲。紙風車負責人説,許多演員剛參與“工程”時,家裏人都會有“值得嗎”的疑問,甚至表示反對。一場、一場演下來,家人通過相關報道了解活動的意義,逐漸改變了態度。

  即使是刮颱風、下暴雨,即使是在常住居民僅40人的“臺灣最迷你鄉鎮”烏坵,“紙風車”也未停止轉動。演出團隊使用過的交通工具包括飛機、客輪、小船、巴士、卡車、摩托車,在大巴上坐最久的一次是從臺北到臺東整整9個小時。為了節省經費,演員們除了演出,還要自己動手搬道具、搭舞臺,有時為了省住宿費,演出結束未及休整就乘車連夜趕回臺北。

  “很累,很辛苦,但很值得。”張敏宜説。她還記得,在綠島演出時,當地孩子沒看過兒童劇,開場時都在“發呆”。“演了一段後,小朋友突然習慣了戲的節奏,知道兒童劇在幹嗎,熱烈地回應起來,那種反應程度比都市小孩強3倍以上。”

  一根引燃社會愛心的“火柴棒”:“不是結束,正要開始”

  “紙風車”演出的一大特點是互動性強。《追風賽狗場》段落中,可愛的充氣動物在觀眾席中翻滾、跳躍,全靠大小朋友們伸手助推,一個簡單的遊戲讓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都樂在其中。

  “紙風車”一路快樂飛旋,靠的同樣是社會的參與、大眾的助推。

  李永豐笑著説,啟動前半年,他幾乎每天都在找贊助,“吃的閉門羹比吃的魷魚羹還多”,怎麼也沒有想到,5年下來“工程”總計獲得民間捐款超過2億元。

  為了數十萬孩子的笑容,為了縮小藝術領域的城鄉差距,除了大小企業慷慨捐資,普通百姓也紛紛獻出愛心:有4000名志工幫忙排觀眾席座位,有醫師組織在表演現場義診、為小朋友檢查蛀牙,有水電工、學校教師自發開展募款,有孩子捐出玩具、儲錢罐……5年來,“工程”共收到24553個民眾或團體的捐款,單筆捐款最多500萬元、最少1元。

  “我知道,這一切不是幾個文藝老青年的異想天開,而是幾十萬捐款人為孩子們圓夢的心願成真。”李永豐説。使命達成,他哭了。這幾天,他對捐助者説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不是騙子!我把319走完了!”

  3日晚的演出名為“感動最終場”。落幕前,煙火綻放在萬里的夜空,璀璨多姿。

  “這是一場最美的夢境!”“工程”發起人之一、臺灣知名導演吳念真説:“我們何其有幸與319個鄉鎮無數大小朋友們共同度過。”

  “這條路,走得艱辛但不寂寞。”張敏宜説。他們希望過去5年所有人的努力能成為一根火柴棒,點燃社會更大的公益熱情。她説,這一刻“不是結束,而是正要開始”。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迪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