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正在大陸訪問的民進黨“立委”、前臺南市市長許添財(右三)來到位於福建南安的延平郡王祠祭拜民族英雄鄭成功。
臺灣《旺報》7日刊載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周忠菲的投稿文章,文章指出,民進黨“立委”許添財訪問大陸時的用詞和行程安排來看,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是“虛”多“實”少,但是民進黨不務實,繼續故步自封,其對兩岸經濟影響力不斷下降的地位,無疑將雪上加霜。
文章摘編如下:
今年1月底兩岸交往出現亮點,民進黨“立法委員”許添財以個人身份訪問大陸。許先生表示,此行“純為私人訪問”。從他到上海財經學院和上海金融中心兩處行程中“虛”多“實”少的安排看,此話也非常中肯。
許添財用詞無新意
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大陸經貿政策有共性。兩黨都主張通過發展兩岸經貿關係,實現臺灣對貿易自由化、經濟生存空間全球化的目標追求。但對“正常化”的使用卻大有講究,立場完全不同。國民黨用“正常化”一詞時,往往與“大陸”或者中國大陸並用。民進黨則強調用“中國”來指“大陸”,顯示其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
許先生大陸之行的講話中,審慎使用了如“中國”和“正常化”等兩岸關係中敏感的“核心詞”。其概念使用與民進黨過去兩岸經貿政策字典中的“西進”、“全球化”、“從世界到中國”等一樣,並無新義。顯示民進黨大陸經貿政策仍以保持連續性為主。
綠營政策有調整空間
照理,雖然兩岸政治關係的推進不會有迅速突破,但當發展兩岸經貿往來成為主流趨勢時,民進黨大陸經貿政策出現調整是有可能的。這種情況下,許先生大陸行提到“臺灣經濟面臨的困難”,自有其“言外之意”。
民進黨大陸經貿政策,“臺獨”立場使其完全缺乏與大陸進行政黨交流的管道,因此空有政策卻使不上勁。今後,兩岸受區域一體化進程影響,必然考慮形成獨特的經濟區域等問題,兩岸也將討論如何在多邊和雙邊、陸上和海上,形成多層面的互利關係。民進黨如果繼續固步自封,其對兩岸經濟影響力不斷下降的地位,無疑將雪上加霜。
回想當年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先生赴大陸的經貿之旅,令人有時空一新之感。此行帶來的兩岸政黨和解氛圍,促成了以ECFA為標誌的兩岸經貿關係新脈動。思量之,目前兩岸處於投資與貿易自由化繼續開放的階段,離金融合作等全面政策協調,仍有一段距離。民進黨兩岸經貿政策並不缺少從“虛多實少”向“實多虛少”轉化的空間。
[ 責任編輯:周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