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   正文

貨幣清算進入實質運作 兩岸實現“貨幣直航”

2013年02月07日 09:3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首批46家金融業者6日起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這標誌著兩岸“通匯”進入實質運作,兩岸民眾期盼已久的“貨幣直航”由此實現。

  本社駐臺記者從臺灣貨幣主管機構最新獲悉,目前已有46家臺灣外匯指定銀行及境外金融機構,與中國銀行臺北分行簽署清算協議並完成開戶手續,並自6日起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

  記者當日走訪台北多家外匯指定銀行時發現,有關人民幣業務的説明或廣告十分醒目。為了抓住商機,銀行業者還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優惠政策,如元大銀行推出人民幣定期存款優惠專案,國泰世華銀行則推出人民幣零元開戶服務。

  而在海峽彼岸,為配合大陸銀行開辦新台幣業務,臺灣銀行上海分行作為新台幣在大陸的清算行,也已啟動相關準備工作。

  6日中午,臺灣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顏圭田從位於鬧市區的辦公室出發,迎接剛剛運抵上海的2500萬元新台幣入庫。這是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後,首批無需經第三地銀行而直接“登陸”的新台幣。

  顏圭田透露,臺銀上海分行已為開辦新台幣現鈔買賣業務做足準備。不過由於大陸外匯管理機構的批復尚未下達,這批新台幣可能要等到春節長假後才能臨櫃兌換。

  自兩岸貨幣管理機構去年8月簽署備忘錄,同意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以來,兩岸“通匯”一直受到兩岸社會特別是臺灣工商界人士的普遍期待。有專家認為,臺灣應趁此機會搭上人民幣國際化之路的順風車,與大陸一起分享發展收益,從而將臺灣的資本市場做大。

  “兩岸經貿往來持續擴大,人民幣在臺灣發展頗具潛力。”中國銀行臺北分行總經理蔡榮俊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新台幣業務在大陸的開展受到廣大臺商和臺資金融機構的歡迎。根據臺灣貨幣主管機構與臺銀上海分行簽署的清算協議,大陸地區的新台幣現鈔供應量為1年20億元新台幣。顏圭田估計,實際需求可能會達到約27億元新台幣。

  “貨幣清算機制的啟動能減少兩岸貨幣往來的匯率損失,對兩岸經貿互動大有幫助。對於金融業者而言,兩岸‘通匯’也意味著更多機會。”顏圭田説。

  除銀行外,臺灣保險公司及投信公司也紛紛搶搭人民幣熱潮。臺銀人壽正積極規劃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型保單,預計最快在下半年開賣;國泰世華則將推出人民幣計價的指數股票型基金等。

  臺灣民眾對人民幣業務的興趣也十分濃厚。據兆豐銀行臺北市衡陽分行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當日上午僅該分行就有約30位儲戶開設人民幣賬戶。

  隨著兩岸人員往來的日益頻繁以及商貿交流的深入,兩岸各界對更優質、更便捷匯兌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顏圭田説,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後,將進一步規範貨幣兌換和交易行為。而且,兩岸貨幣“直航”也將降低原本需經第三地進行貨幣調運和匯兌交易的那部分成本,並降低兌換過程中的損失。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