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灣首富郭臺銘:鴻海接班人不是我的子女

時間:2010-11-08 10:29   來源:央視—環球財經連線

  郭臺銘——品牌是最後的突破口嗎?

  做最好的品質、好好伺候客戶,鴻海就能做大”,這是郭臺銘對所有員工灌輸的一個基本理念。在2005年,當其他電子大廠能做到98%的産品在5天內出貨,富士康已經做到98%的出貨2天內完成。而 “我們絕不做品牌”,這句話更是郭臺銘強烈個性的最大體現。

  但目前傳統“代工模式“,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增加以及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正在面臨著激烈的動蕩,創建自主的品牌,幾乎成了突破這一瓶頸最好的答案。對於這一點,郭臺銘又怎麼看呢?

  芮成鋼:但是看到蘋果這樣一個産品,比如説iPad,都是在富士康生産,但是上面還是一個蘋果的品牌,我認同您剛才説的,富士康本身也是品牌,這樣的合作我們也是雙贏互利,但是您看到這個産品的時候,摸在手裏有沒有一點點遺憾,上面沒有富士康的品牌,可能要拆開以後裏面才能看到富士康,一個在業內大家更熟悉的品牌。

  郭臺銘:我們富士康跟我們集團是不做品牌的,可是我們富士康本身就是個品牌,在製造業來講。我們在電子製造業,我們也是世界現在居於最領先的地位,在山西的産品。這些品牌是有它的價值,但是我們有一個誤區,這個品牌並不是獲利的保障,並不一定是利潤最高的,就一定在品牌。

  芮成鋼:現在我們看到一種趨勢,我們提到往其他高端去走,要有自己品牌的時候,我們看到很多中國企業在這方面做努力,做了很多積極地探索,甚至包括去購買國外的品牌,希望一下子越到一個新的境界

  郭臺銘:其實品牌的背後代表的是科技、代表的是創新、代表的是管理、代表文化,如果要變成一個品牌,我覺得要花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像中國很多古老的品牌,像很多包子、涮羊肉,這一些都是上百年的,哪怕同仁堂的藥鋪都是上百年的,我最近有機會跟寶馬汽車的高層談到,他們要做一部好的汽車,他們研發到製造生産的工藝、模具各種節能減排所有的東西,他們都要花幾十年的工藝才可以做到這個水準。

  芮成鋼:並不是説我們已經做到了盡善盡美。

  郭臺銘:如果品質跟不上,技術創新的能力跟不上,品牌很快就化為烏有,尤其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大家腦筋沒有辦法記太多的品牌,奧運會的冠軍在那個時候大家可以看到金牌、銀牌,他們的速度都差了一秒、零點幾秒,可是到後來大家記到的就是冠軍而已,亞軍差0.1秒都沒有辦法記得到。所以我説在任何一個製造業,要麼就做到99.9,要麼就做到最好,我們不做品牌,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分心,我們集中精力把我們本身製造這一塊做好,這就是我們幾十年來,我們的專長就在這裡。

  芮成鋼:因為我們聽到很多中國企業家收購外國品牌,包括李書福先生接受我採訪的時候,我們也提到他説的話,造汽車,一個沙發加四個輪子,沙發上套個鐵皮口,四個輪子等等,我們説他收購沃爾沃未來失敗風險的可能性,也提到做汽車從西方來看是需要幾代工程師的積累沉澱,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完成的

  郭臺銘:沃爾沃是一個好的品牌,我也認識李書福先生。我覺得他更要的不是買這個品牌,他要的是買沃爾沃背後的那一群……

  芮成鋼:工程師。

  郭臺銘:設計幾十年跟製造上百年積累出來的製造經驗的工程師,我覺得他的野心不是只有買一個品牌。他花了時間、花了金錢就可以買到經驗,但是是不是保證一定成功,沒有人保證,但是他年輕,我覺得他有創業家的精神,我祝福他

  芮成鋼:大家對您的期待可能是因為擁有您這樣的財務資源和資金實力的華人企業家並不多,您提到了的單位是百億美元級,而打造一個品牌正如您所言不僅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也需要大量的資金、研發的投入,所以大家可能會覺得如果郭臺銘先生不去做,那其他的企業更沒有機會了。

  郭臺銘:我們在電子代工製造業是世界第一,我們遙遙領先所有的競爭對手,去年在耶誕節我曾經接受過《華爾街日報》訪問過,他問我我説美國耶誕節,暢銷的、人家喜歡買的産品十項有七項是富士康在大陸生産運出去的。所以這就是我覺得我們很自豪的地方。

  郭臺銘:我們換另外一個方式,我們不做品牌,可能我們會在中國做渠道。今天我們是一個單打獨鬥的民營企業,我不能不考慮到長遠的發展,還是堅守本路。可是我們在看到中國,在大陸轉成內銷市場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客戶提供全套服務,我説我們可以在完整的供應鏈上給客戶,從工廠送到最終終端的手裏,用最快速的方式、最低廉的成本,讓所有中間的供應鏈沒有産生庫存,沒有産生不必要的積壓、資金成本,這就是我們在大陸要推的萬馬奔騰。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