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8日電 臺當局“主計處”7日公佈6月物價指數顯示在外面吃飯越來越傷荷包,外食族感受相當切身的家外食物價格年增率高達10.17%,不僅飆破兩位數,更創下18年以來新高,從三餐到消夜再到營養食品,漲幅都是兩位數。而且不論中西式、米麵食全漲;外食族荷包失血是“無所遁形于天地之間”。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這波食物類漲勢可以説來得又快又急;雖然國際上大宗物質上漲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但在景氣不佳情況下,業者都咬牙吸收成本上漲。去年6月時,家外食物漲幅還只有0.37%。不過,在大宗物質價格看回不回、一路上漲下,不少原本擔心漲價會嚇跑顧客的店家,終於抵擋不了成本大增而漲價。
“主計處”數據顯示,6月與外食價格相關的年增率都相當高,包括西式早點漲16.75%,中式麵食漲14.95%,中式米食漲10.34%。國際農産品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驚人漲勢,全面影響到食物類項,去年8月時,早點的漲幅還只有5.3%,中式米、麵食漲幅還在個位數,但幾個月時間內就飆上兩位數。
另外,從點心、消夜到營養飲品,漲幅也是在兩位數上下。數據顯示,上班族省錢時的最佳食品速食麵,6月年增率超過兩成。糕餅、點心漲幅為12%;發酵乳及優格漲17%,鮮奶漲10%,不少外食族當做一餐的營養食品,也是大漲特漲。
一位在南陽街補習班上班的主管表示,南陽街是學生族的大本營,這裡的食物比起臺北市其他地方算很便宜,但最近他發現,排骨飯漲了5元,牛肉麵漲10元,連原本賣10元的水煎包,也漲到12元,面皮還變薄,算算漲幅都有一至兩成,在外面吃飯真的貴很多,但大家薪水沒有漲,感覺真的“很痛”。
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表示,對抗通膨,上班族除了兼差“胖荷包”,“瘦消費”也是關鍵的作戰策略。根據人力銀行的調查,上班族因應外食起漲,開始改變飲食習慣,有45%表示已減少外食,37%表示減少聚會和餐敘。外食漲價對飲食形態、交友形態開始帶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