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那個辭職不到1年的"教育部長"回鍋了!民進黨還沒被打醒?

2019年01月14日 13:11:00來源:台灣網

  

去年11月24日晚間,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大敗,蔡英文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台灣網1月14日訊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慘敗,蔡英文的2020連任之路變得岌岌可危,就在外界都以為民進黨聽到選民聲音、或許開始為民服務的時候,他們卻實力演繹著:為人民拼經濟?不存在的!把握一切機會自肥才是王道!

  這一切要從臺當局所謂的“新內閣”人事任命説起。

賴清德率“內閣”總辭,蘇貞昌回鍋出任臺當局“行政院長”。(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還記得去年那個身陷“卡管”輿論漩渦、被迫辭職的臺當局前任“教育部長”潘文忠嗎?在臺當局新一波的人事任命中,他又回鍋了!此事今日成為臺媒關注焦點,臺灣《中國時報》稱此為臺灣“教育史首例”。

潘文忠去年4月剛辭職。(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潘文忠是蔡英文上任後的第一任“教育部長”,“臺獨”色彩濃厚,上任第二天(2016年5月21日)就舉行記者會,宣佈將廢止2014年高中語文和歷史微調課綱。否認了對“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慰安婦”表述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等17項重大史觀爭議的調整。

  民進黨當局去年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卡管”大戲,潘文忠彼時就充當打手,最後因不堪外界壓力,于去年4月14日請辭,並在請辭聲明中坦承是因受管中閔案影響。誰知,去職還不到一年,如今又重回大位了!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教團對此表示錯愕,認為臺灣人才很多,最後卻只是一群人“玩大風吹”,非常悲哀。

  臺灣《聯合報》報道指出,外界解讀,潘文忠在賴清德任內因不堪政治操作而請辭,頗感委屈。新任“閣揆”蘇貞昌過去擔任臺北縣長期間,潘文忠曾擔任教育局長,這次找他回鍋“教長”,背後頗有深意,似乎要還給潘文忠一個公道。

  公道?臺灣網友可不這麼認為。

  不過,潘文忠任命並非個例,臺當局此番“新內閣”人事讓外界詬病之處比比皆是。

蘇貞昌回鍋任臺當局“行政院長”。(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回鍋擔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就是其中最大的爭議。2006年,蘇貞昌曾接替謝長廷出任陳水扁任內“行政院長”,但當時因陳水扁貪腐敗象已露,他在任僅16個月就倉促下臺,並無太多建樹。今年4月1日,71歲高齡的蘇貞昌不顧曾在神明面前起誓“不選第3次”,投入新北市長選舉,在競選期間對陳情里長大力“拍肩拍肚”,讓陳情者當場被嚇壞,引發“權力傲慢”的批評,最終大敗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近30萬票。

  然而,在這樣的慘敗下,蘇貞昌竟回鍋擔任了“行政院長”,成了臺當局行政部門最高領導人,引發一片非議。

蘇貞昌(左)傳與陳其邁(右)聯手共組“內閣”。(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選舉失利卻榮登高位的不只蘇貞昌一個。據“中時電子報”報道,曾被認為在綠營大本營高雄躺著也能選贏的前民進黨“立委”陳其邁,選戰中意外大輸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15萬票。如今,作為敗將的陳其邁被蘇貞昌延攬,擔任“行政院副院長”一職。有網友分析,陳其邁能高升就是因為敗光65萬“祖産票”,其他網友表示贊同,“輸的不夠多,不然就是‘院長’了”。

  同樣情況的還有林佳龍。作為前臺中市長,林佳龍在“九合一”選戰中狂輸現任市長盧秀燕20萬票之多,黯然下臺。不過一個多月,林佳龍搖身一變,成了臺當局新任“交通部長”,讓外界傻眼。

林佳龍競選臺中市長連任失敗後出任臺當局“交通部長”。(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看著民進黨當局這番人事任命,臺灣資深媒體人黃創夏忍不住在臉譜網(Facebook)發文:蘇貞昌輸29萬票將擔任“閣揆”;林佳龍輸20萬票將擔任資源最多的“交通部長”;陳其邁輸15萬票成為位尊無權的副“院長”。若依此類推,輸33萬6千票的姚文智,當然該是領導人。他恍然大悟,原來2020代表民進黨參選的不該是蔡英文,而是姚文智。

  網友紛紛表示“更何況,歷史告訴我們輸了臺北市接著就是要選領導人!”“難怪搖搖最近那麼低調”“謝長廷拔劍再戰啊”“還有陳歐珀、魏明谷、涂醒哲、劉櫂豪都在排隊等候入‘閣’”。

臺媒體人諷刺,競選臺北市長失利的姚文智將代表民進黨參選2020。(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如今,去年因臺大校長遴選案請辭的潘文忠居然回鍋掌“教育部”,黃創夏又忍不住開酸:“閣揆”蘇貞昌回鍋,連“教育部長”也回鍋,加上“內閣”改組不是敗選、就是留任或是副手升任!整體而言,這個“內閣”該叫“環保內閣”,貫徹“資源回收再利用”,足為全民表率!原來民進黨在進化了,把過去的“綠色執政、品質保證”口號走向代表“環保”的綠色了。

  網友呼應説:“大概是希望重新再敗一次!”“敗部復活隊員組成的‘內閣’,還能期待他們能夠大破大立嗎?”(木木)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