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媚日”成性?臺灣將殖民時期的日式建築當成寶

2017年12月13日 08:49:44來源:台灣網

  臺灣包袱鋪,日式建築成文物!我是偶爾變身“文青”的大侃子~今天我們聊聊關於城市建築的那些事兒!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市風格,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在建築風格的差異上,同時,城市的地標性建築也能展現其獨特的地理特色或文化內涵。作為城市發展的“見證者”,這些擁有時代記憶或文化價值的建築群自然是要被保留下來以供子孫後代瞻仰的,但一窩蜂式的保留恐怕也是會起到反作用的,比如近段時間,臺灣就面臨著要不要將日式建築全部保留的難題……

  臺灣對於日本的“深情”,相信大家也是知道的,從早期的李登輝到現在的蔡英文,從臺當局想進口日本的“核食品”到將日本人寫的文章編進臺灣課綱中……在民進黨及“臺獨”分子的操弄下,患上“歷史遺忘症”的臺當局,也讓島內民眾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據臺媒報道,在臺灣的“文資法”修正案通過後,島內各地日式舊宿舍都被提報登錄為“歷史建築”,光是彰化縣就有8件,其中6處順利晉陞“歷史建築”一組,2處至今仍僅能列為“暫定古跡”,為此民眾也是議論紛紛。

  “臺灣保留日據建築太氾濫了!”彰化文史工作者蔣敏全對此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並非日據時期建築都要強加留下,但臺灣向來有“跟風”的習慣,一處提報便處處提報,只要有一處成功就回帶動風氣,造成保存日本舊宿舍卻不深入調查有無保存價值的現象。他更指出,若只是一廂情願的保留硬體,卻未與民眾産生情感連結的話,最後只會成為“蚊子館建築”。

  但支援者卻認為,保留這些日據建築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更有人表示,這些建築裏“滿滿的都是美好的回憶”,若被拆除“心中有種惆悵感”。

  同時,由於島記憶體在很多日式舊宿舍,還有網友在臉譜網上組成“臺灣日式宿舍群近來可好”社群,以追蹤各地日式舊宿舍現況。

  針對正反兩方勢力的態度,彰化縣長魏明谷表示,應該從兩個方面看保存日式舊宿舍/建築的話題,一是臺灣人的民族性,“同樣被殖民過,韓國人拆盡日式建築,臺灣人當成寶,什麼都要留”;二是若日式舊建物都要保留,但只問年代而不問其與地方聯結的相關歷史、文化及藝術背景的話,就失去歷史文化的特色,也妨礙都市更新。

  對此種説法,部分臺灣網友持肯定態度,其中就有人不認可這種將破舊的房子稱為“古跡”的做法。

  也有人不解為什麼臺灣民眾要保護侵略者日本人所遺留的破房子?

  其實,作為城市發展歷史的“見證者”,日式建築不是不可以被保留,但誠如上述學者所言:有必要將其多數或悉數保留,甚至申請為“古跡”嗎?如此一來,恐怕確實有變質的嫌疑。

  對每一個中國人而言,日本當年侵華辱華、殺我萬千同胞的歷史,絕不會被忘記。而其實早在抗戰全面爆發前,臺灣已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當時不僅臺灣妙齡女性慘成“慰安婦”,臺灣的少數民族更被日軍殘忍打壓,據日本殖民機構“臺灣總督府”公佈的資料顯示,1895年至1920年,日本共討伐“生蕃(住在山區的臺灣少數民族)”138次,殺死7080人;在日本侵佔臺灣期間,共發動了160多次所謂的“剿蕃戰役”,對當地少數民族實施“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令其遭逢了近乎滅絕的打擊。

  2016年1月14日,臺籍“慰安婦”小桃阿嬤過世,她的親人曾説,“她這輩子只在等一句道歉”。

  這樣的歷史應不應該臺灣民眾世世代代的記住呢?答案是肯定的。但絕不是通過保留全部日式建築的“有愛”方式。

  可也有臺灣網友對此種説法表示不屑不滿,“留(日式)老屋是為了歷史文化還是觀光?(説法不同)立場就會差很多”!

  確實,保留日式舊宿舍/建築的確為臺灣各縣市帶來了一定的觀光效益,如由舊農校校長宿舍修復而成的宜蘭文學館,就因金城武曾在此拍廣告而人氣飆升,但彰化縣長魏明谷認為,若缺少了歷史文化的點綴,獨門獨院的舊建築觀光前景也是令人堪憂的,“遊客最多停留2小時,看完以後再也不來,況且若到處都是日式舊宿舍,那就不會讓人覺得稀罕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臺灣日據時代的建物眾多且普遍呈殘破凋零狀,若真要盡數保留,修繕費、維護費恐怕也少不了吧?有學者擔憂臺灣下一代或被此牽連。而更尷尬的問題還在後面,有臺官員表示,全臺有能力執行古跡修復的建築業者寥寥無幾……

  臺鐵舊宿舍村建物損壞越來越嚴重

  另外,臺灣文史界人士還擔心,“有心人士”的申請文資若被認定後,會利用經費修繕之後再高價脫手,將古跡變成賺錢工具。比如,新北市的古跡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7年前曾獲補助5千萬餘元新台幣作為修繕費以帶動觀光産業,但不想日前被放上交屋網站,並以“新北市平溪日式建築古跡”為題開價5888萬元新台幣欲尋新房東。

  説到底,島內的日據建築該不該留?該留多少?是什麼人主張的要盡數保留?其實明眼人早就有答案了。最後侃爺只想説,那些口口聲聲説著“愛臺灣”的部分島內人士,即便想尋求日本政府的支援,但該銘記的歷史還是要記得,不然到頭來受屈辱的還是自己!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與台灣網無關!

[責任編輯:楊旋]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