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萊豬吃了美牛吞了仍逃不過被加關稅?美貿易報告指臺對美規車、豬牛設限

2025-04-01 09: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美國總統特朗普。(圖片來自臺媒)

  台灣網4月1日訊 綜合臺媒報道,特朗普“對等關稅”措施進入倒計時,美國貿易代表署今日(4月1日)公佈“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點名臺灣地區仍對美規車設置技術性貿易障礙,並關切臺灣要求落實豬肉産品原産地標示,及對某些美牛産品實施繁瑣檢查的做法。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每年都將與各國家和地區貿易上面臨的障礙報告送交美國會,今年的報告中指出,2008年4月,臺灣交通事務主管部門發佈相關規定,允許限量進口美規車,但上限數逐步降低。美國車商希望定期引入新款美制車型,來促進消費者對自家品牌的興趣,但在臺灣卻遭總量管控牽制。
  報告也持續關切臺灣要求落實豬肉産品原産地標示,並對進口豬肉的萊克多巴胺最大殘留容許值做出規範等做法,指這些做法“不正確地暗示美豬産品(包括萊克多巴胺豬肉)存在食安疑慮”。美方已通過多個場合向民進黨當局表達關切。
  美牛方面,報告提到雖然民進黨當局在2021年解除30個月齡以上牛只的美牛和牛肉産品進口禁令,但尚未解決長期以來對美牛産品的其他貿易障礙,仍以瘋牛病(BSE)為由禁止進口牛絞肉,並對某些美牛內臟産品實施繁瑣、“沒有科學根據”的進口檢查。美方要求民進黨當局依據科學、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指引及2009年“美臺牛肉協議”,全面對美牛開放市場。
  2020年8月,贏得連任選舉繼續執政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以突襲方式,發佈了一條行政命令,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和30個月齡以上美牛進口。她當時強調“美豬進口”對所謂“臺灣加入國際貿易組織”的重要性。她還聲稱,CPTPP成員國都已開放美豬進口,國際也會依此檢視臺灣是否有開放市場的決心。
  當時,不少島內網友一針見血指出,“美豬”不等於“萊豬”,蔡英文明顯是在偷換概念,“民進黨在欺騙臺灣民眾方面還是很有一手的”“犧牲臺灣人生命,販賣臺灣人的生命、健康,仗著無良心惡毒的嘴取得執政權,盡做無法無天、喪盡天良的惡毒事,犧牲別人的生命、別人的健康。”島內更有輿論指出,美國都不是CPTPP成員國。
  2024年11月,CPTPP執委會年度大會只處理哥斯大黎加申請入會案,臺灣地區則因未獲得所有成員共識,入會案沒有被討論。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當即痛批,民進黨當局不斷欺騙人民,稱只要開放美國萊豬進口,臺灣就可以加入CPTPP,“現在我們萊豬吞了、潮水退了,CPTPP還是把臺灣擋在門外。”
  無論是瘦肉精美豬,還是美牛,民進黨當局開放進口時言必稱所謂“臺美關係”,必將具有安全疑慮的食品進口稱為加入區域經濟組織的“敲門磚”。時至今日,相關承諾從未兌現,民進黨當局畫下的融入區域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大餅”,紛紛以告吹落幕。
  民進黨上臺前強烈反對進口“萊牛”,上臺後卻專斷開放進口“萊豬”,國臺辦曾對此表示,是典型的“發夾彎”,説明民進黨關注的只是一黨之私,並不真正關心臺灣民眾切身利益。
  針對美國有關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國臺辦也強調過,這再次證明美國永遠奉行“美國利益優先”。事實一再證明,民進黨當局“倚美”越多,害臺越深。所謂“應對措施”不過是“賣臺媚美”,只會損害臺灣産業發展的根基,犧牲臺灣民眾的利益福祉。(編輯/張玲)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