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當局加快"文化臺獨"步伐 臺媒:痛快之後付得起代價嗎?

2017年06月20日 08:41:54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被稱為“深綠喉舌”的臺灣《自由時報》19日突然曝光臺灣“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宣稱將原本“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改為“重點放在臺灣最近五百年脈絡”, 把高中歷史科目的中國史列入東亞史,並要構建“以臺灣為主體的下一代史觀”。

  從李登輝執政開始,臺當局一直在加快“文化臺獨”的步伐,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修改中學歷史教科書課綱。上世紀90年代,李登輝為適應本土價值抬頭的需要,決意開放審定版教科書,政府對學校課程設置的態度由“標準”轉為“綱要”,只提供大方向的指導意見,教材編寫交由民間編訂。課綱的規定,不僅對教育産生影響,其字裏行間蘊含的價值取向,也將對整個社會帶來深遠影響。李登輝任內于1999年正式推行“88課綱”,在不脫離中國史範疇的前提下,讓臺灣史首次出現在了一個單獨的單元之中。

  陳水扁上臺後,將調整歷史課綱視為推進“文化臺獨”的重要步驟,于2003年公佈“高中歷史新課程綱要草案”,將中國史列入世界史的範圍。2004年強調“以臺灣為中心,一圈圈往外認識世界,認識歷史”的杜正勝出任“教育部長”後,“臺獨”史觀的歷史課綱加速推動。臺當局宣佈從2006年起實施新的歷史課綱,把“臺灣史”從“中國史”中分割出來,歷史教科書“中國史”把過去慣用的“我國”、“本國”等用詞全改為“中國”,甚至導致出現“孫中山是外國人”的論調。即使如此,陳水扁和深綠勢力還不滿意,2008年下臺前夕又通過新課綱。

  馬英九上臺後,原本要實行的國文和歷史課綱被擱置,但臺教科書中的“獨化”現象並未改善。馬英九政府直到2011年才修訂完成歷史新課綱,但島內各地仍有不少歷史課本稱日本侵華戰爭為“聖戰”,稱“臺灣慰安婦是自願的”。2015年,臺灣“教育部”針對2012年課綱再次“微調”,結果受綠營煽動的一些青年學生發起“反課綱運動”,衝擊“立法院”,馬英九政府不敢堅持其原本立場,“課綱微調”也不了了之。

  蔡英文上臺後,一方面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另一方面立即“廢止課綱微調”,此後又連續推動“去蔣(介石)”“去孫(中山)”“去孔子”等行動,並且拒絕祭拜黃帝陵、降格鄭成功祭典、取消“七七事變”紀念活動。“中時電子報”曾評論稱,民進黨當局以“去中”手段,混淆是非,離間族群。蔡政府虛構“臺獨”史觀,是為了製造“臺獨”的證據。

  蕭師言對《環球時報》記者説,臺灣許多亂象,包括年輕人沒有社會責任感、對歷史與民族傳統思維混亂、社會乖唳之氣與浮躁衝動大增,這些都與臺當局近幾十年來推動“臺獨”課綱有關係。經過幾十年的“獨化教育洗腦”,這一代島內青年中不少都成為“天然獨”,要想改變難之又難。

  對蔡當局推動“文化臺獨”的行徑,《聯合報》曾警告稱,不知道潘文忠(臺“教育部長”)是真無知還是裝糊塗,大陸底線除了“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中”外,還有一個“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臺灣《旺報》稱,也許此舉會讓“臺獨”基本教義派痛快,但痛快之後得承擔,臺灣付得起代價嗎?【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胡又中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