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中國第二艘國産航母已開建:確保島鏈內制海權
參考消息網2月28日報道 日本《朝日新聞》網站2月27日報道稱,繼通過改造前蘇聯航母得來的“遼寧”號訓練航母之後,中國在大連建造的首艘國産航母也即將下水。有消息稱,該航母預計于2020年之前部署在管轄南海的南海艦隊。中國的第三艘航母也正在上海建造中。中國為了維護南海等主權和海外權益,明顯加快了海軍的建設。
日本《朝日新聞》獲得了正在中國遼寧省大連市建造的中國首艘國産航母的最新照片。從照片看,該航母正在為下水做準備,艦島骨架已經完工,艦體前端採用了“滑躍起飛方式”的飛行甲板。
另據中國媒體報道,航母建造現場的腳手架已基本拆除,艦底的紅色塗料也已完成涂裝。部分媒體還猜測該航母會被命名為“山東”號。
該航母是繼2012年服役的“遼寧”號訓練艦之後的中國第二艘航母,也是中國第一艘國産航母。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新航母在很多方面比遼寧艦有改善和提高”。中國的軍事專家分析稱,雖然新航母是以遼寧艦為模板建造,但甲板更大,因此可以部署更多艦載機。
中國軍事專家尹卓少將對媒體説:“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需要在重要的太平洋、南海至印度洋的海域各部署兩個航母戰鬥群,將來需要部署5至6艘航母。”
報道稱,要實現常態部署航母,考慮到維修和訓練,至少需要3至4艘航母。中國軍隊除了在大連建造的航母外,還在上海郊外建造另一艘國産航母。
中國尤其致力於提高遠海作戰能力,重視海軍的姿態越來越明顯。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存在島嶼和岩礁的主權紛爭,隨著經濟增長,海外的權益也在擴大。依賴進口的石油、天然氣和糧食,大部分需要通過南海和馬六甲海峽,依靠自己的力量守衛海上交通線的安全,也是重要的課題。
中國描繪的戰略是,首先確立連接沖繩、臺灣、菲律賓的“第一島鏈”內的制海權,將其內側變為“內海”。下一步則是通過部署航母,確立以關島為中心的“第二島鏈”內的制海權。
現代戰爭的主力是導彈和航空戰力,因此中國需要在盡可能遠離本土的地方部署戰力,拓展作戰空間。部署航母被視為戰略重點,因而受到重視。
目前,航母戰鬥群活動的預想地點包括有事時美國海軍等通過的、對中國安全至關重要的太平洋,以及圍繞島嶼和岩礁的主權緊張度越來越高的南海和作為主要海上物流航線的印度洋。去年12月下旬至1月,遼寧艦穿越第一島鏈上的宮古海峽,首次進入太平洋,在南海舉行了遠海訓練。今後,國産航母部署後可能會以南海為中心開展活動。
圖為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艦滑躍起飛。張凱 攝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