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試探中國反應?日高官“公務訪台”推銷“災區食品”引反感

2017年03月27日 09:11:52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日本政府總務副大臣赤間二郎25日短暫訪問臺灣,參加在臺北市舉辦的“多彩日本”活動開幕式。《朝日新聞》等多家日本媒體26日均強調,這是自1972年日本和臺灣“斷交”後,日本政府高級官員首次以公務方式訪問臺灣,“此舉很可能引起中國的警戒和反對”。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高海寬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總務副大臣訪台有官方色彩,表明日本正在臺灣問題上試探中國的反應。中方應該表明態度,對日本進行強烈譴責,防止日本逐步擴大行動。

  據臺灣《民報》報道,“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于3月25日至26日在臺北市主辦宣傳日本地方魅力的“多彩日本”活動,以宣傳日本的文化名勝、美食等,促進日臺間的交流。作為活動的“重頭戲”,赤間二郎赴臺正是為了出席開幕典禮並致辭。日本《朝日新聞》稱,赤間24日晚到達臺灣,25日出席“多彩日本”活動。在開幕式上,他就臺灣各界對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的支援表示感謝,並呼籲臺灣人到日本災區旅遊。25日下午,赤間返回日本,其間並未和臺灣當局高官進行接觸。

  《朝日新聞》稱,自1972年日本和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以來,日本和臺灣之間的關係僅限于非政府之間的實際業務關係,出於對中國的顧慮,日本對派遣政府高官訪問臺灣採取了“自製姿態”。該報引述外務省有關人士的話稱,此行“是重視和臺灣關係的現(安倍)政權的判斷”。《西日本新聞》26日稱,此前的2006年,日本時任農林水産省副大臣宮腰光寬,曾以私人身份和陳水扁舉行會談,此外還有副大臣級別人員以非官方身份赴臺參加葬禮等。《讀賣新聞》稱,赤間此次屬於公務訪問,日本政府試圖通過強化和現臺灣政權的關係,加強與中國的對抗。

  《日本經濟新聞》稱,赤間25日在開幕式上強調,“日本和臺灣是擁有緊密關係的良好夥伴”。他同時對中國表示安撫稱“日中關係是日本對外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之一,這一點沒有改變”,“(日本)和臺灣不過是維持了民間實務關係”。對此,正在中國參加博鰲論壇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25日對此提出質疑,他稱,“在中國船時常出現在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領海周圍的情況下,互相以這樣的方式刺激是否合適?我們對此不得不予以思考。”

  臺灣“風傳媒”25日報道,自1972年臺日“斷交”以來,日本與臺灣的關係是“保持作為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日本政府有內部規定,赴臺官員層級都是“局長”或“省議官”,雖然過去也有副大臣級政治人物赴臺進行私人訪問,以及國會議員訪台的例子,但赤間二郎是首次高層級現任官員以公務為由訪台。為了顯示赤間二郎的“高規格”,臺灣“亞東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立法院”秘書長林志嘉等人25日都一同出席了開幕式。邱義仁借機宣稱,他知道赤間二郎赴臺“遇到不少困難”,但臺日都面對很多困難,藉此反而能看出臺日“是多麼緊密的結合”。

  日本和臺灣近期為加強關係小動作不斷。今年1月,日本的對臺交流窗口由“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更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臺灣也將對日交流窗口更名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表示強烈不滿。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高海寬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有了美國先一步的示範,日本越來越明目張膽、不顧及中方譴責批評,為所欲為。日本非常有可能通過一系列試探動作後與臺灣進一步擴大交流,將領域擴大到政治和安全方面,這值得警惕。高海寬認為,如果日本一再試探將會對一個中國政策造成實質性傷害。目前在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的情況下,臺灣是另一個不確定因素。一方面日本“試水”行動會助長日本右翼勢力的膨脹;另一方面,臺灣現政權在這方面和日本一拍即合,希望利用美、日的力量制約中國大陸,和日本在軍事上有進行合作。如果不加制止,未來日本和臺灣非常有可能在軍事演習等方面進行聯手。

  赤間訪台的另一大目的是宣傳災區食品,在島內引發反感。據臺灣東森新聞25日報道,赤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主動談及臺灣對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採取管制一事,強調日本食品的安全問題在臺灣還沒得到足夠理解,“最重要還是臺灣的輿論”。他宣傳稱,這些食品都經過週全檢查,“希望臺灣民眾有一天也可以吃到”。對此,有島內網民指出,赤間二郎借著出席活動之機訪台,竭力兜售、催迫日本災區食品在臺解禁,讓人感覺不像是友臺官員訪台,反倒似“欽差大臣駕到問責”。還有民眾在PTT論壇留言稱,島內七成多民眾反對解禁日本災區食品,就連日本也有33.4%民眾表示會盡可能避開可能被核污染的産地商品。但民進黨當局日漸加深的“媚日”情緒成為當下“最大的黑天鵝”,若日本持續施壓、示好,不排除臺當局採取解禁放行之舉。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于翔】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