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已逾百日,遲遲未對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作出明確表態。對此,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政治暨戰略研究院教授懷特(Hugh White)接受臺灣《旺報》獨家專訪時表示,臺海兩岸情勢愈來愈危險,北京期待民進黨當局承認“九二共識”的耐心正急速下降,未來將不會僅滿足於兩岸的“現狀維持”。《旺報》19日據此發表題為《低估北京高估美日 臺灣危矣》的社評文章,認為蔡當局低估北京,過分高估美日對臺海局勢的的干預能力,兩岸關係的走向會對臺灣相當不利。
社評援引懷特教授表示,目前大陸的軍事力量突飛猛進,兩岸軍力明顯失衡,大陸的區域拒止(A2/AD)能力不斷增強,令美軍介入臺海軍事衝突的風險增高。可以預期的是,華盛頓方面未來即便根據“與臺灣關係法”提供臺灣防禦性武器,也很難對臺海局勢産生實質上的助益。
他表示,大陸與民進黨當局分歧的關鍵在“九二共識”。今年年初“兩會”期間,中國國家領導人重申“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4月赴美參加全球核安峰會再次提到。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7月中旬在“世界和平論壇會議”更坦言: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背離此原則,臺海就會險象環生,可能出大亂子。
回顧前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執政”的八年,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北京對臺的強硬態度趨緩。蔡英文主政之後雖然也聲稱要“維持現狀”,保證“不挑釁、要溝通、零意外”的兩岸關係,卻因缺乏“九二共識”的互信基礎,兩岸“兩會”(海協會與海基會)已中斷對話管道,兩岸誤判的風險自然增高,任何擦槍走火都可能星火燎原。
社評認為,懷特對兩岸關係走勢的判斷,暴露了民進黨處理兩岸問題的困境,也點出臺灣社會面對兩岸情勢走壞的盲點:首先,臺灣輿論對大陸最高領導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表態,普遍不以為意,政客與媒體回應北京的強硬態度,慣用“傷害臺灣人民感情”一語帶過,卻忽視此一警訊背後的深層意涵。因此,當發生臺灣人詐騙大陸民眾、雄三導彈“誤射”、陸客團火燒車或網路上的“反中”與“仇中”言論等事件一連串事件時,也激發了大陸社會內部的“反臺聲浪”。
民進黨對兩岸情勢或過度樂觀或嚴重誤判,去年蔡英文自信民進黨只要贏得臺灣領導人選舉,大陸自會調整態度;今年北京未阻擋臺灣參加WHA(世界衛生大會),民進黨又陷入“頭過身就過”的錯誤邏輯,低估北京維繫兩岸關係底線的堅持。蔡英文希望大陸處理兩岸關係時能“更有彈性”,卻不接受“九二共識”,更提不出具體可行的替代方案,北京的耐心自不會維持太久。
文章又指,錯估美日保障臺海安全,是臺灣“朝野”面對兩岸情勢丕變的第二個盲點。民進黨的戰略向來“親美(日)抗中”,意圖藉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維護自身安全。問題在於,臺灣已非美(日)戰略佈局的重點,華盛頓當前的重心為解決中美南海衝突,何曾考慮過臺灣的核心利益。美國幕後導演的所謂“南海仲裁案”,蓄意宣稱“太平島非島”,若仍不足以讓臺灣自省,臺灣的利益遲早會再次受損。
中國大陸的崛起已改變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對比,華盛頓方面認知到介入臺海衝突的風險增高,自然會影響美國協防臺灣的意願。近期美國智庫陸續出現的“棄臺論”,透露出美國清楚認知到,北京對臺灣回避“九二共識”的不耐已近臨界點;換言之,華盛頓的政學界已開始思考防範“臺獨”可能引爆中美軍事衝突。
社評最後稱,臺灣民眾長期處於缺乏國際觀的環境,誤信美國會出兵保護臺灣安全。執政者採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作法,非但未教育民眾認清臺灣當前的處境、危機與因應辦法,還坐視政客挑戰北京的底線(例如此刻邀請達賴喇嘛訪台)。蔡英文當局如為臺灣及兩岸的長治久安著想,恐非回避或模糊“九二共識”即可達到目標,輕忽北京反“臺獨”的意志與決心,輕信“聯美日制中國”的戰略,只會讓臺灣愈加邊緣化,最終導致大禍臨頭。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