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大選”中輸到脫褲的國民黨,還有走出谷底,東山再起的機會嗎?
或許,2018年縣市長及縣市議員選舉是一個關鍵觀察點。
如今的政局演進是,蔡英文上臺百日已民怨沸騰。輿論據此認為,蔡當局執政只會越來越糟,2018年選舉變盤可能性是存在的。
而國民黨自2016失去政權後,在近幾個月內,卻已經在16場小型選舉中取得“全勝”戰績,尤其是綠營執政6年之久的花蓮市8月27日變“藍天”,讓國民黨士氣大振。
分析人士指出,國民黨這些小型選舉“全勝”戰績雖有激勵士氣作用,但沒有太多“戰略意義”。蔡英文執政政績糟糕會讓民心思變,但要想2018年選舉變盤,國民黨不能等著民進黨“做爛”,而是要主動求變和改革,才能説服選民。
16戰全勝,提振士氣
8月27日,蔡英文剛剛上臺執政百日的特殊日子。這一天,民進黨卻在花蓮市長選舉中吃了個“大敗仗”。
花蓮市,其實是臺灣花蓮縣轄下的鄉鎮級小市,也是花蓮縣政府所在地,人口10.5萬,佔花蓮縣人口的三分之一,民進黨執政已有6年時間。但面對花蓮縣長期由藍營執政(現任縣長傅 萁目前雖為無黨籍,但立場偏藍,此前曾是國民黨籍,其妻目前是國民黨籍民代)的局面,綠營一直想尋求突破,在蔡英文“姐妹淘”蕭美琴今年成功選上花蓮籍民代之後,民進黨正盤算著2018年一舉拿下花蓮縣長寶座。一攻一守,這次的花蓮市長補選就被視為2018年花蓮縣長選舉的前哨戰,意義非常重大,包括蔡英文和洪秀柱,都親自出馬為各自陣營督戰。
最終結果,國民黨以大勝4000票贏得這場意義重大的小型選舉,民進黨盤踞6年的“綠地”變“藍天”,也大大增加了民進黨2018年搶奪花蓮縣長寶座的難度。
其實,包括這次花蓮市長選舉以及同一天的花蓮萬榮鄉長選舉在內,國民黨從今年1月16日失去政權以來,在全臺16場鄉鎮一級的小型選舉中已經保持了“全勝”紀錄。
有臺灣媒體評論説,這16場地方小型補選的勝利,“對已經進入加護病房的國民黨而言,確實起了強心的作用。這劑強心針提振了藍軍士氣,對於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黨內領導與實質成績確實起了鞏固的幫助”。
要強化論述,不能“比爛”
結合蔡英文執政百日民調和這16次補選結果,島內有評論認為,“鐘擺效應”其實已經在形成過程中。
不過,謝大寧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説,國民黨要拼2018年選舉,必須主動改革、主動強化論述,不能以“比爛”的心態來坐等“鐘擺效應”的産生。“即便民進黨未來做得非常爛,如果國民黨沒有展現改革決心,沒有建立自己的完整論述來説服臺灣民眾,選民還是不會選國民黨的。”
“是繼續媚俗還是重樹理想,這是國民黨必須做出的選擇。”謝大寧認為,國民黨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提出更合時宜的兩岸政策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時必須確立基本理想和基本價值,進而提出包括治理臺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培養人才等全方位的完整論述和政策,尤其需要説服和贏得臺灣年輕人的信任。只有如此,2018年變盤才可能實現,2020年國民黨重新執政才能看見曙光。
2018縣市長選舉,存在變盤可能
臺灣輿論曾指出,國民黨未來有三種命運:一是“鐘擺效應”,民進黨執政不行時,政權將重回國民黨手中;二是在所謂的“不當黨産條例”與“轉型正義條例”的“雙刀”追殺下,國民黨完全被打趴,民進黨永遠執政;三是國民黨重振黨魂後,將重新執政。
這些“小勝”的累積,算不算是國民黨走出谷底,東山再起的開始?是不是“鐘擺效應”的前兆?
對此,臺灣佛光大學教授謝大寧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這些小型選舉全勝對於激勵國民黨士氣有一定作用,但並不具備戰略層面的重大意義”。不過他也表示,蔡英文如今執政百日就已惹得民怨四起,未來若無改善能力,民怨會進一步累積。“尤其在兩岸關係無法得到改善的情況下,蔡英文當局勢必內外交困,一兩年之內,臺灣經濟將會越來越糟,民心思變作用下,2018年臺灣縣市長及縣市議員選舉變盤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謝大寧也指出,國民黨能否走出低谷的前提,端看它接下來如何應對民進黨利用“不當黨産條例”與“轉型正義條例”的追殺。“國民黨只有穩住陣腳,才有走出谷底東山再起的機會。”
臺灣媒體指出,蔡英文最近諸事頗不順暢,先是司法部門負責人咨文回撤,又有王金平婉拒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一職,加上執政百日後滿意度數據下滑,以及就職百日這晚的花蓮市長補選失利。“未來蔡英文的執政能力與領導統禦都將被各界一一放大檢視。檢視的同時更讓國民黨從黑暗中撞見一絲生機,如何‘製造’或‘自造’鐘擺效應,考驗著國民黨全體團結的凝聚力。”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