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專論:民進黨打“救扁”算盤扭曲臺灣政治生態

2014年12月15日 10:20 來源:環球網綜合 字號:       轉發 列印

  香港“中評社”15日評論文章,評論員為劉雋,全文摘編如下:

  據臺灣媒體報道,日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到臺中監獄探視陳水扁,呼籲馬當局尊重專業醫師意見,儘快讓扁保外就醫、居家治療。這是蔡英文2012年6月探望陳水扁,而扁從臺北監獄轉赴臺中監獄附設培德醫院後,蔡首度探扁。借著“九合一”選舉大勝的東風,民進黨13位黨籍縣市長當選人密集發聲,要求讓陳水扁保外就醫甚至“特赦”,以利藍綠和解。呂秀蓮更表示,如果馬英九24日前不讓陳水扁保外就醫,她將絕食抗議。可見,民進黨如此高調地“救扁”,它又在盤算著什麼?

  一、民進黨借選舉勝利之機,極力拉攏“挺扁者”,為2016選舉佈局。這次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可謂取得了絕對性的勝利。正是借助這一勝利的東風,民進黨旗幟鮮明地把“救扁”議題擺上了議程,頻頻向馬英九當局喊話,要求讓陳水扁保外就醫。為何民進黨在選勝後打出“救扁”議題?一是民進黨和蔡英文要借助“救扁”議題,再次凝聚深綠力量,拉攏扁支援者和追隨者,給扁支援者一個説法和交待,進一步地取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援。二是“九合一”選舉的勝利讓蔡英文和民進黨變得毫無顧忌,竊喜心裏一覽無余,自認為在這次勝選的基礎上,邁向2016年選舉的腳步明顯輕鬆多了,可謂失去了大的阻力。對於扁議題,民進黨不希望當政後留到自己手裏來解決。所以,他們極力把“救扁”議題拋給馬英九來解決。三是民進黨和蔡英文在為其2016年的選舉佈局,打著“救扁”旗號,就是進一步將扁的追隨者和支援者收入麾下,營造深綠大團結的氛圍,為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拉攏人脈,匯集力量,鋪路架橋。

  二、民進黨“救扁”只是噱頭,實則為繼續打馬,進一步加劇藍營的分化。民進黨和蔡英文這次提出“救扁”議題,其真正的目的,並不希望馬英九把扁放出來,放出扁,對民進黨來説,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所以,民進黨和蔡英文打著“救扁”旗號,就是給標榜以清廉著稱按法辦事的馬英九再次施加壓力,繼續打壓在這次敗選中辭去黨主席的馬英九,讓馬英九在處理扁問題上左右為難,以達到其主導議題,干擾馬英九施政,繼續分化藍營的目的。何也?其目的無非是,如果馬英九准許扁保外就醫,一則馬英九依法行事的準則蕩然無存,二則勢必傷害部分藍營支援者的心,造成藍營民眾對馬的更加不滿,繼續分化藍營。這才是民進黨和蔡英文真實的目的;如果馬英九不同意扁保外就醫,民進黨可再次攻擊馬英九不尊重人權,缺乏同情心和人性化,同樣起到打馬的效果。

  對於民進黨和蔡英文拋出的“救扁”議題,就連國民黨也有聲音表示可考慮扁保外就醫的意見。馬英九如何處理扁議題,著實考驗著馬英九和國民黨的智慧。

  三、被扭曲的臺灣政治生態,何時才能回歸理性和常態,讓民眾看到臺灣的希望。陳水扁雖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但其貪腐性質之惡劣,舉世共睹,目前其所貪腐留在海外的資金尚未追討回來。對於這樣一個不思悔改讓人民深惡痛絕的人,民進黨卻要高調“救扁”,居然還有很多的響應者。這是一個什麼問題?它説明瞭什麼?一個方面,説明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把一個司法問題扭曲為政治問題,表明民進黨中央和蔡英文沒有是非曲直,更不分黑白。這樣一個黨如何讓臺灣人民放心?而據臺媒報道,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就扁問題發表看法指出,人都會犯錯,扁也曾公開説“做了法律所不允許的事”,但扁至今沒有道歉懺悔、交還不當利益,這是正義的問題,不是釋放扁就能藍綠和解。國民黨“立委”呂學樟説,目前獄中重度憂鬱症有兩千多人,輕微憂鬱症六萬多人,若扁只是因憂鬱症就保外就醫,其他人怎麼辦?扁是前臺灣地區領導人,可在醫院中接受最好照護,但其他都要按照規定走。

  不論民進黨對“救扁”打著什麼樣的算盤,這種被扭曲的臺灣政治生態,已讓臺灣民眾生厭,民眾厭惡政黨這種毫無法律公正底線,把一個單純的司法問題操弄為政治議題。民進黨認為扁可以保外就醫,於是“救扁”,那麼那些比扁病情更為嚴重的犯人是否也能保外就醫?人權是平等的,不能因為扁當過臺灣地區領導人,在施用法律上有特殊的對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便成了一句空話。

  扁本身就是一個具有較大爭議性的人物,他的貪腐劣跡和“臺獨”思想已經讓臺灣民眾痛心疾首了,他對民進黨來説,不會産生正能量,只能是個“負資産”。民進黨如此高調地“救扁”,對民進黨來説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為臺灣民眾心裏自然有桿秤,能秤出孰是孰非,能分辨出黑白。民進黨這種混淆黑白的做法,太低估了臺灣人民的智慧。民眾更希望臺灣政治能夠回歸理性,少一些政治操弄扭曲與惡鬥,多一些客觀公正與和諧,能夠看到一個有希望的臺灣。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