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北議員許淑華:綠營2014選舉 希望蔡英文出來選

2013年11月08日 13:38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瘦削高挑的身形,精緻的粧容,穿一身剪裁合體的深色洋裝,笑盈盈遞上名片:“嗨,我是許淑華,請多關照!”她,就是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許淑華,被稱為“小陳敏熏”,也有人叫她“漂亮寶貝”。

  然而,女性從政的路並不好走,導報記者為了約她專訪,打了好幾通電話,她一直在忙碌中,直到下班時間,才抽出短短的半個小時接受專訪。她講話的語速很快,仿佛這樣能讓時間延長一些,多傳達一點訊息。但她很認真,對每個問題的回答都很嚴謹,也許,這就是從政練就的純熟、老辣。

  民意代表是民眾和政府溝通的橋梁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看到您此前的問政,以母嬰的話題居多,這是您重點關注的部分嗎?

  許淑華(以下簡稱“許”):是的,我比較關注母嬰、幼教類的話題,此外還有文創的部分,因為我本身就是藝文專業畢業的,所以也比較會去琢磨這個部分的議題,像此前松山文創園的案子,就是我開記者會曝光出去的。

  記:能不能向大陸讀者介紹一下,臺灣的民意代表是怎麼問政的?

  許:像我們做民意代表的,和民眾的接觸會比較多,對民眾的想法也比較了解。如果有需要,我們就會用媒體、開記者會,替他們發聲,來引起大家的關注,促進政府去解決這些問題。

  記:問政的方法除了質詢、召開記者會,還有其他方式嗎?

  許:有時候媒體也會做成專題,比如十二年“國教”,像比較大、公眾關注度高的議題,媒體就會做成專題報道。

  另外,像蓋捷運這種有關市政的議題,我們也會到地方去開説明會,傾聽民眾的聲音,然後讓“政府”知道。我們等於是民眾和“政府”之間一座溝通的橋梁。

  記:臺北市是國民黨執政的縣市,作為民進黨籍議員,您在問政時會有不同嗎?

  許:在地方的議題上,較少涉及到“國家”認同、藍綠紛爭這類比較敏感的政治性議題,所以我們質詢的,大部分還是民眾看得到的,特別關心的民生議題。

  當然,民進黨作為在野黨,還是要站在監督的立場,去發現市政當中的問題,然後敦促執政黨改正。比如重大建設的費用,執政黨是不是站在替民眾省錢的角度去做,是不是對民眾有利,等等。

  希望蔡英文出來參選

  記:現在民進黨在推“七合一”選舉的縣市長候選人,在臺北市部分,卻遲遲沒有消息。您希望民進黨推出的人選是誰,會比較有希望當選?

  許:目前,民進黨很期待有人主動表態,但表態的人選卻不符合選民認同。我個人認為,蔡前主席最有希望當選,因為她能拿到不少中間選票,而且,在市議員部分,她也可以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果。所以,現在民進黨還在持續和她溝通當中。

  記:那麼表態參選的柯文哲怎麼樣?他一直在挑動民進黨的敏感神經。

  許:柯文哲不是黨團屬意的人選。再説,他目前還沒有加入民進黨,不是民進黨員,那麼他説過的話,只能代表他個人,不能代表民進黨的言論。如果有一天,他願意加入民進黨,那麼民進黨會對他説過的話概括承受。

  記:現在有聲音説讓阿信、林志玲來代表民進黨參選,您怎麼看?您認為比較合適的人選還有哪些?

  許:這樣的説法,其實是代表了民眾對新人的期待。大家看厭了兩黨惡鬥,希望推一個中性的、大家喜歡的人出來,這是一種反射性效果的訊息。如果民進黨徵召不到最好的人選,我倒覺得,找一些企業家、學者也不錯。因為市長這個位置,就是市政的管理者,也是專業CEO,只不過加了一些政治的因素在裏面。

  靚麗的外形也是一大困擾

  記:您因為外形靚麗,所以容易被選民關注,但也可能會被各種傳言困擾。

  許:對於所有政治人物,這可能都是一大困擾。作為市議員,我們其實也是專業的經理人,代表民意去處理議題,我們希望大家多關注我們專業的部分。但有的民眾可能不這樣想,大家還是對外表、私生活之類的話題比較感興趣。而且,你選上了,也有人會説,“因為長得漂亮,就會有人投票啊”,反而忽略了我們平時的努力和我們的專業。

  記:那您怎麼處理這些壓力?

  許:只能以平常心看待了。

  記:可是,還是有人會找出種種話題來炒。

  許:所以,我們出現在公眾場合的時候會格外小心,避免讓民眾和媒體誤會。而像我們這樣的未婚女性,你如果過於保守,刻意與人保持距離,自我保護性過強,就會失去很多機會。再加上工作又特別忙,也根本沒有時間去談戀愛。你看,臺灣政壇上很多女性到現在都還是單身。

  記:那您會不會也像她們一樣,乾脆做一個事業心很強的女強人?

  許:如果有合適的人選,他也能理解我的工作,我還是會嫁的。擁有幸福的婚姻,是每個女生的期待,不是嗎?(導報記者 林靖東/文林連金/圖)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