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馬英九連任一週年兩岸政策獲肯定 深層問題待破解

2013年05月20日 08: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資料圖: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連任就職滿一週年,一年間經兩岸共同努力,兩岸關係取得新進展,兩岸政策成果成為馬英九最獲臺灣民眾肯定的政績。兩岸關係面臨多領域推進的局面,臺灣島內經濟民生問題有待進一步改善,這些均成為馬英九未來面對的重大課題。

  兩岸關係獲具體進展 臺灣民眾肯定馬英九兩岸政策

  2012年5月20日,馬英九連任就職。就職伊始,他提出,未來四年,兩岸要開拓新的合作領域,繼續鞏固和平、擴大繁榮、深化互信。此後,兩岸關係的發展因兩岸的努力,取得了新的具體進展。

  兩岸人員往來愈發頻繁。一系列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利好政策措施推出:兩岸共同啟動天津、重慶、濟南、福州等10個城市的赴臺個人遊,將赴金、馬、澎地區個人遊開放區域增擴至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大陸方面新增第四批52家赴臺遊組團社,使赴臺遊組團社總數增至216家。

  僅去年一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總人數達197.32萬人次,其中團隊遊178.26萬人次,同比增長45.75%,個人遊19.07萬人次,同比增長553.29%,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赴臺遊已成為兩岸民間交往主渠道。

  兩岸制度化協商向前推進。兩岸兩會簽署《海峽兩岸投資和保護促進協議》、《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邁出重要一步。《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生效,兩岸金融合作取得又一重大進展。

  《兩岸常用詞典》也歷經多年努力編纂完成。此外,海基會新任董事長林中森、臺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相繼訪問大陸,兩岸交流向更深層次、更廣範圍發展。

  臺灣《聯合報》5月的最新民調顯示,馬英九兩岸政策方面的表現最受肯定。有44.9%民眾稱滿意,39.6%民眾不太滿意,其他方面約15%。臺大教授王業立指出,馬英九兩岸政策表現與歷次民調結果一致,顯示民眾對馬英九推動兩岸交流等,持正面態度。

  未來兩岸關係如何? 兩岸政策宣示顯示發展重點

  兩岸關係雖已取得新進展,但是,前進的步子不會就此而止。未來兩岸關係如何走?兩岸的政策宣示顯示出,經濟合作依舊將是重點,協商溝通機制完善提上日程,文化教育交流的動力加強,探索解決政治等深層次問題的呼聲逐漸增大。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4月對促進兩岸合作提出四點希望:希望本著兩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希望兩岸加強經濟領域高層次對話和協調,共同推動經濟合作邁上新臺階;希望兩岸加快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協議商談進程,提高經濟合作制度化水準;希望兩岸同胞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今年是汪辜會談20週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有關活動中表示,開展協商談判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真誠希望兩岸雙方繼續積極促進兩岸協商不斷取得新成果,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鼓舞兩岸同胞團結攜手,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國務委員楊潔篪提出,著眼于兩岸關係長遠發展,鼓勵開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積累共識,為今後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為全面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則提出,要繼續促進兩岸貿易增長,鼓勵雙向投資,推進産業合作,發展金融合作。繼續保持兩岸大交流的良好局面,擴大赴臺旅遊尤其是個人遊的規模,促進兩岸基層民眾更廣泛的交往,加強兩岸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交流機制化。

  臺灣方面在兩岸政策上也有所謀劃,馬英九去年末提出,未來三年多的任期內,“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兩岸政策的三大重點。

  今年伊始,馬英九重申,臺灣方面將加速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續協商,進一步放寬陸資與陸生來臺及陸客自由行,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取消不合時宜的限制與歧視性規定,也將積極推動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

  多領域推進局面有望打開 深層次問題有待破解

  在兩岸經濟合作方面,ECFA後續協商將是重點。根據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楊毅15日透露,目前兩岸有關方面正在各自加緊完成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準備工作,只要準備工作完成,就可交由兩岸兩會商談、簽署。

  楊毅説,服務貿易市場開放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之後,雙方還將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適時就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兩岸服務業的開放進行磋商,不斷提高服務業的開放水準,使兩岸服務業能夠更好、更快地發展。

  在兩岸協商溝通機制完善方面,有關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問題,已經列入兩會協商議程。兩會的副秘書長層級已經舉行過幾輪的溝通,討論了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業務功能、便利措施、聯繫事宜等。

  兩岸兩會目前匯總了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安排事宜已經達成的共識,包括業務功能、便利措施、聯繫事宜等。雙方均認為,兩會辦事機構應在服務兩岸民眾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兩岸經濟、文化、教育、旅遊等交流往來與合作,為保障己方人員、團體、機構、企業權益提供協助與服務,協助急難救助服務。

  在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方面,海協會希望兩岸兩會能夠從研究商簽文化藝術、文物保護等具體協議入手,啟動兩岸文教議題的商談。

  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龍應臺曾提出,在文化協議沒有簽署前希望在大陸各城市設立文化辦事處。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就此表示,兩岸互設民間文化辦事機構,可以為兩岸藝術家和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來提供服務和幫助,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文化前瞻論壇”有望今年9月在臺北舉行,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楊毅回應稱,“兩岸文化前瞻論壇”是兩岸文化界民間性的溝通交流、凝聚共識的平臺。希望通過舉辦論壇,為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發揮積極的作用。

  而政治等深層次問題的探索解決,頗受外界關注,呼聲也逐漸增大。大陸方面多次表示,鼓勵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積累共識,為今後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

  臺灣競爭力論壇9日發佈的一份最新民調結果顯示,57.5%的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89.3%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份子,45%支援兩岸簽署和平協議。

  此外,針對釣魚島和南海問題,關於兩岸聯手維護中華民族領土及海域權益的民間呼聲疊起;境外華文媒體輿論不乏對兩岸聯手合作的討論;兩岸有識之士還共商提出具體建議,這些都顯示兩岸合作的民意期待。

  臺灣經濟民生改善壓力大 馬英九面對幾大難題

  根據臺灣《聯合報》最新民調,連任以後,臺灣民眾對於馬英九這一年來的表現評價未見起色。臺媒稱,這可能與臺灣經濟景氣低迷有關。近幾年,臺灣當局以“拼經濟”為施政首要目標,從成果來看,僅18%民眾滿意目前臺灣經濟表現,76%不滿意。

  展望未來三年,臺灣民眾期許臺灣當局優先“發展經濟”,比率達58%,較居次的“縮短貧富差距”多了37個百分點;此外,11%民眾希望馬英九優先建立廉能“政府”。

  可以預見,如何促進臺灣經濟更好發展,讓臺灣多數民眾體會和分享臺灣經濟發展的成果,成為馬英九剩餘任期面對的臺灣內部第一課題。

  此外,如何化解一些重大政治和政策爭議,也是擺在馬英九面前的難題。首先是反貪腐問題。臺灣行政機構前秘書長林益世、馬英九黨主席辦公室主任賴素如等人涉貪,在臺灣島內政壇産生震撼。如何防止和懲治同一陣營“身邊人”的貪腐,是馬英九未來不得不去加以解決的一大問題。

  其次是核能發展的爭議。臺灣第四核能廠建設計劃是蔣經國在臺主政以來的棘手問題,馬英九決定續建完成。但日本福島核事故以後,臺灣民眾“反核”聲音增大,民進黨等反對勢力則將“反核”爭議政治化,令這一問題更趨複雜。

  此外還有年金爭議。分析稱,臺灣軍人、公務員、教職人員年金、勞保早晚會坐吃山空已是眼見的事實,馬英九提出改革方向正確,雖然為了選舉已暫緩或延後實施改革方案,但對當局的“傷害”已經形成,造成國民黨的傳統支援群體軍公教人員的不滿。而勞保的“多繳、少領、延退”方案一提出,半年以來,勞保提前解約已擠兌了1500億元新台幣。未來馬英九主導下的臺灣當局為了給自身“滅火”,如何做出因應,還有待觀察。

  臺灣頻道 臺灣政壇 臺灣社會 臺灣軍事 娛樂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