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相關部門對“字形調整”意見做出解讀

時間:2009-08-20 08:4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19日電(郭鑫)19日,教育部語言文字資訊管理司對近日在網上熱議的“調整44個漢字寫法”做出了最新解讀。解讀中稱此次調整漢字寫法的主要原則是為取得與宋体字筆形變異的一致,其他主用字體(倣宋体、黑体、楷體)與非主用字體,以後再逐步進行調整。

  

  

 

  據介紹,此次字形調整共有尊重漢字結構、考慮宋体風格、遵循統一規則、嚴格控制特例4個總原則。在總原則的指導下,此次調整中制定了橫變提、豎變撇、捺變點、豎彎鉤變豎提和豎鉤、橫折鉤去鉤5類筆形規則。經過對字形的調整和美化,進一步取得與宋体字筆形的一致,使字形更趨於規律性、系統性。

  此次公佈的44個漢字的調整包括“琴”字上左部最後一筆橫變提,“衾、汆”等字下部件末筆捺變點,“親、殺”等字下部件的豎鉤變豎,“唇、蜃”等字由半包圍結構改為上下結構等。

  據了解,此次《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自本月12日起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開始,在網上産生熱烈爭議。在網上調查中,多數網民認為此舉是“瞎折騰”,因為改動的這些字大部分都已被長期使用,在有些字的修改選擇上並不成熟;有的網民認為要改就要統一改,不要“一些改一些不改”;也有網民對此持觀望態度,希望漢字的“整形”要慎行。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