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 播撒希望—大陸西部貧困地區學校在臺交流

時間:2010-04-27 08: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青山鄉中心學校校長汪永勝(右三),代領伊甸基金會捐贈的首筆重建經費。
  王連偉攝
 

 

  輾轉50小時抵臺灣

  來自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賽哈溪鎮龍灘中學的校長鄭文,接獲伊甸基金會長途電話邀訪來臺後,一直難掩興奮。他激動地説:“這是我人生的轉折時刻!”他從甘肅家鄉的賽哈溪鎮出發,輾轉搭乘汽車、火車、飛機,一路顛簸,耗時50個小時,才來到臺灣,雖然身體極度疲累,但仍難掩其對寶島臺灣的興致。

  來自大陸青海、甘肅、寧夏三省區的官員,協同當地偏遠學校校長千里迢迢來臺,與臺灣民間組織伊甸基金會交流,了解推動貧困地區教育工作的情況。

  伊甸基金會于4月23日在臺北舉辦了“兩岸攜手扶助大西部論壇”,來自青海、甘肅和寧夏三省區的藏族、回族、土族官員和偏遠貧困地區學校校長及臺商溫世仁創辦的“千鄉萬才科技公司”代表10余人出席。原本計劃來訪的青海玉樹孤兒學校校長尼瑪仁增,因青海玉樹震災而未能出席。據悉,這是臺灣民間組織首次邀請大陸西部貧困地區學校校長來臺交流訪問。

  伊甸基金會執行長黃琢嵩表示,兩岸均有貧困地區,雖然一樣地處偏遠、經濟貧困加上文化資源匱乏,但需求不盡相同,一樣的是,都面臨嚴峻的教育落後現況,同樣需要認真辦學、無私付出的校長。

  身為藏人的楊寶林,是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賽什斯鎮古城中學的校長。他放棄縣城裏知名學校的崗位,毅然選擇回家鄉服務。楊寶林每個月都會親訪當地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並盡己所能提供他們住宿和學費,不讓孩子因失學而失去希望。在楊寶林和同事不斷的努力下,學校升學率從倒數一躍名列前茅。從2007年至今,伊甸基金會服務遊學團,先後派出300名志工,協助當地學校輔導學生,並協助修建籃球場、廁所等設施,改善了當地學生的學習環境。

  伊甸捐助重建經費

  在臺交流期間,伊甸基金會向青海玉樹孤兒學校捐贈了重建經費100萬元新台幣和一批新書包。這是伊甸基金會計劃籌募2000萬元新台幣中的首筆捐款,幫助在地震中倒塌的青海玉樹孤兒學校災後重建,並將捐贈桌椅及輔助教學用具、禦寒衣物等物品,同時還在島內徵召有心理輔導相關專業的人員一同前往。

  地震無情,同胞有愛。因為地震而無緣來臺的青海玉樹孤兒學校校長尼瑪仁增,委託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青山鄉中心學校校長汪永勝代領重建經費(如圖)。汪永勝在捐贈現場激動地表示,感謝臺灣同胞,感謝伊甸基金會對青海玉樹災區兒童的大愛,他會把這筆捐款親手交到尼瑪仁增校長手中,好讓抓緊重建工作,讓那些孤兒儘快回到學校讀書。

  在“兩岸攜手扶助大西部論壇”上,伊甸基金會公益行動中心主任朱永祥認為,學校是社區的核心,要帶動兩岸偏遠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強化學校功能是首要工作。他説,臺灣嘉義太興小學在伊甸基金會幫助下,利用當地盛産茶葉的優勢,發展茶藝教學,學習品茗及制茶過程,從學校做起,成功帶動了偏遠山鄉的整體發展。

  同樣,由已故臺商溫世仁在大陸創辦的“千鄉萬才科技公司”,在扶助大陸西部偏遠貧困學校時,也通過網路以校領鄉,讓學校成為偏遠山鄉資訊流通與教育的平臺。伊甸基金會此次舉辦論壇,就是希望透過雙方的經驗交流,種下未來希望的種子,讓其能在兩岸偏遠貧困地區開出美麗的花朵。

  伊甸基金大愛無疆

  伊甸基金會于1982年由臺灣劉俠女士創辦,至今已走過28年歲月。基金會以大愛無疆為宗旨,在全臺灣設有75個服務點,每天服務超過8000個因身體健康失衡、進而危及家庭經濟與婚姻的失能家庭。服務觸角從成人身心障礙者的職業訓練、就業輔導、輔具服務及心靈重建,延伸至發展遲緩兒童的早期治療服務、失能老人的贍養照顧服務等弱勢族群的服務工作。從2004年起,伊甸服務遊學團招募臺灣青年志工前往青海、寧夏、新疆及澳門、印度、菲律賓等地,深入偏遠地區,提供教學與家庭訪視關懷服務、小區建設等方式,提高貧困地區兒童學習及就學補助,進而提供學校及小區教育核心能力、衛生教育、生態環保觀念等工作。

  這次邀請大陸西部三省區貧困學校校長及教育部門的官員來臺交流,伊甸基金會也做了精心安排。一週的交流訪問時間裏,在臺北除舉辦論壇外,還要參加北區伊甸暑期服務遊學團説明會,參訪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士林夜市;到臺中逢甲大學參加中區伊甸暑期服務遊學團説明會;到嘉義偏遠山區梅山鄉太興特色小學參訪交流;赴花蓮偏遠地區秀林鄉西寶小學觀摩學習;去宜蘭教養院參訪交流……

  黃琢嵩表示,災區重建工作是漫長而艱難的,房子可以垮,但愛心不會垮,大地震澆不滅伊甸基金會志工對災區的熱情。目前已有島內多家企業的員工,響應伊甸基金會的號召,不久就會前往青海玉樹災區,支援同胞重建家園的工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