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孤兒人數銳減 萬千關愛滲透真情生活

時間:2008-08-04 07:5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網成都8月3日電 題:地震孤兒今何在 萬千關愛八方來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512”那場夢魘過去後,父母雙亡的地震孤兒收養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地震孤兒究竟有多少?他們現在何方,過得怎樣?何時可以收養這些不幸的孩子?圍繞孤兒的一切牽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   

  數據變化 地震孤兒人數銳減

  6月25日,在綿陽九洲體育館,來自北川曲山鎮的蔣昕航宇(中)和伯母胡瓊(左)、奶奶一起吃飯。由於住房倒塌,蔣昕航宇的父母在汶川地震中不幸身亡。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四川省民政廳副廳長張力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四川最近一次公佈的已確認和待確認孤兒數量是1019人。但隨著身份甄別工作的推進,現在這個數字又大大減少了。可以肯定地説,四川省因地震造成的孤兒的數量已不到1000人。

  在綿陽市民政局救災福利科工作人員王莉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了厚厚一疊登記每日“最新”的孤兒統計數據:

  5月14日至22日,初步統計地震孤兒1697名,5月29日,873名;7月29日,251名……

  一串串逐漸變小的數字傳遞給一顆顆牽掛地震孤兒的心些許慰藉。

  王莉介紹説,截至7月29日,綿陽市正式領取每月600元補助的地震孤兒總共有251人。

  在同樣是重災區的德陽市,地震孤兒數量也有類似的變化。市民政局顧應貴處長告訴記者,德陽全市地震孤兒身份經最後確認,已縮減為63人。

  5月中旬,四川省統計的地震孤兒數量為4000多名,為什麼會銳減為現在的不到1000名呢?

  對此,張力的解釋是:地震初期,救人是第一位的。後來,隨著尋親工作的有序開展,很多孩子陸續被失散的父母或親戚找到、接回。所以大家看到的孤兒統計數字越來越小。

  “地震後,統計、核實、安置‘三孤’人員一直是民政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目前我們重點核實的是父母打工未歸和父母失蹤的‘疑似孤兒’的情況。一旦統計、核實完畢,我們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張力説。   

  孤兒不“孤” 人間真情滲透了他們的生活

  7月8日,在四川安縣雎水鎮罐灘村,3歲孤兒林帝丞在帳篷內玩志願者送來的玩偶。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攝

  地震孤兒,過得可好?

  張力説,四川省民政廳的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地震孤兒大多數和有監護權和監護能力的爺爺、奶奶、舅舅、姑姑等至親在一起,少數生活在當地兒童福利院,還有極少數暫時由村委會等組織照看。

  無論是在親屬身邊,還是在兒童福利院,孤兒們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沒有了爸爸媽媽,但是還有很多有血緣關係或無血緣關係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呵護著他們。

  “大兒大兒媳婦都沒有了。我寧願孫子跟我一樣,在山裏當一輩子農民,也捨不得他離開我。”李大爺是德陽綿竹市孝德鎮的村民,説話間他把4歲大的孫兒緊緊摟在懷裏,親吻著孩子肉乎乎的臉蛋兒。

  綿竹市漢旺鎮青龍村4組11歲的彭朋(化名)的父母也在此次地震中遇難,他現在跟隨82歲的姥姥生活。彭朋説,實在不想到別人家裏生活,也捨不得姥姥。姥姥説,自己這麼大的年齡了,其實沒有能力長期供養他。

  顧應貴介紹説,德陽市的63名孤兒主要集中在地震極重災區綿竹和什邡。其中綿竹有35名,什邡25名。目前,所有這些孩子都跟監護人生活在一起。

  “來,小鵬宇(化名),再吃一口雞蛋羹。把玩具先放下,吃完再玩……”在綿陽市梓潼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萍蹲下身給孤兒喂飯。

  她告訴記者,這個福利院經綿陽市統一安排,5月14日接受了來自北川、安縣兩個極重災區的50多個與親人失去聯繫的孩子。現在只有10個小朋友還沒有找到親人。

  “雖然地震過去兩個多月了,還有好心人寄來衣物、文具、玩具給孩子。營養師專門給孩子們安排了一日三餐。孩子們的父母不在了,我們會更愛他們。他們一定會和別的孩子一樣健康長大的。”張萍説。   

  親屬優先 社會收養尚無時間表

  7月8日,在四川安縣雎水鎮罐灘村,3歲孤兒林帝丞(中)在帳篷內與小夥伴玩耍。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年幼的孤兒們,兩個多月來,不知道多少仁愛之心在牽掛他們,多少慈悲之淚為他們流淌。

  地震後,全國很多愛心家庭,包括國際上的愛心家庭都想收養地震孤兒,要給他們最好的照顧、最多的愛。幾乎四川所有重災區的民政部門都反映,要求收養地震孤兒的熱線電話都被“打爆了”。

  綿竹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李白燦介紹説,“512”大地震以來,在綿竹市民政部門登記和通過電話聯繫表示要收養綿竹地震孤兒的有上萬人,其中綿竹市以外的佔80%,本地的佔20%。

  “但根據國家法律,孤兒的親戚享有監護權。只有親屬放棄監護,民政部門才能送養孤兒。從現有的孤兒數量來看,很難滿足這麼多愛心家庭的領養要求。”綿陽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登竹説。

  大地震後,民政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緊急制定了《關於汶川大地震四川“三孤”人員救助安置的意見》,規定待孤兒身份確認後,將採取親屬監護、家庭收養、家庭寄養、類家庭養育和集中供養等方式進行長期安置。

  《意見》特別指出:“堅持親屬優先的原則,孤兒首先由有監護能力的親屬監護撫養。”

  張力介紹説,從四川省各災區民政部門走訪的情況看,無論是孤兒本人,還是其親屬,大部分都不太願意接受社會收養。因此,社會各界收養地震孤兒尚需等待一段時間。首先是要待孤兒親屬收養結束;其次若有孤兒親屬放棄監護權、孤兒沒有親屬的情況下可以辦理社會收養,但這種情況很少。

  “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孩子的親屬放棄監護權。有的孤兒親屬自己的生活條件並不富裕。他們願意接受助養或供養,但不同意送養。”綿竹市民政局王具聰説,“畢竟地震剛剛過去,把孩子送出去對這些親人來説,感情上難以割捨。”

  汶川縣民政局副局長陳建軍説,民政部門現已掌握的數據是地震孤兒共有58人。這些孤兒中只有12人願意被收養,其餘的主要是其親屬或本人不同意。目前他們大部分都在當地,和其親屬一起生活。 

  社會助養 幫助地震孤兒的主要方式

  6月25日,在綿陽九洲體育館,奶奶抱著8個月大的母瑞堯。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大多數地震孤兒本人和其親屬不願意社會收養,而他們中的許多家庭並不富裕,面對今後的漫漫長路,這些孩子們咋辦?

  四川省的地震孤兒救助《意見》規定:“若其(地震孤兒親屬)有監護意願但撫養能力不足,應給予必要生活保障,以確保孤兒能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目前,四川民政部門登記在冊的地震孤兒都被納入了特殊救助範疇,每月領取600元左右的補助。但這並不能完全解決這些孩子們生活、入學等問題。

  王具聰建議,最好是採取“親屬監護、社會助養”的方式,通過各界的捐助來幫助困難家庭解決地震孤兒的生活問題。“這樣既照顧了地震孤兒和親屬的感情,又可以讓地震孤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情感空間和生活環境。”

  綿竹市民政部門正計劃在綿竹市慈善會設立“孤兒救助專項基金”,募集社會資金用於地震孤兒生活和學習之需,同時呼籲社會各界人士獻出愛心,踴躍助養地震孤兒。

  四川民政和教育部門正在成都籌建四川省孤兒職業技術學校,集中接受安置一些大齡孤兒,並對他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有了一技之長,他們就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的人生。(余曉潔、馮昌勇執筆 參與采寫記者:劉謹、苑堅、江毅、肖林、楊三軍)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