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紅:歡迎關注《海峽兩岸》。近日,臺灣有關方面公佈的進出口資料顯示,2007年,大陸和香港已經取代日本,成為臺灣地區農産品最大的出口市場。相關數據還顯示,加強對大陸市場的臺灣農産品銷售,對農民的生計確實有相當大的幫助,那麼臺灣地區農産品出口大陸究竟給臺灣的農民帶來哪些好處?就這些問題我們邀請到了兩位臺灣的嘉賓為您做相關的介紹,一位是臺北市議員王鴻薇小姐,一位是臺北大學的教授鄭又平先生,歡迎二位。
王鴻薇:大家好。
鄭又平: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在我們分析和説明之前,一起來看一段短片了解一下背景情況。
綜合“中廣新聞網”等媒體報道,大陸和香港取代日本,已成為臺灣地區農産品最大出口市場。2007年臺灣農産品出口至大陸和香港佔臺灣出口農産品總值的25.65%;同期,出口到日本的農産品佔比為24.69%,居第二位,報道説,相關的數據顯示,加強臺灣對大陸市場的農産品銷售,對農民生計確實有相當大幫助。
過去十年來臺灣農産品出口到大陸的金額從1997年的1456萬美元,逐步成長至2006年的4.3016億美元,成長了近30倍;佔臺灣農産品出口總值的比率也由1997年的0.37%,大幅上升到2006年的13.04%,顯示大陸市場對於臺灣農産品出口的重要性正在逐年提高。
自2005年4月,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赴大陸展開“和平之旅”以後,兩岸間的農業合作與交流跨出了歷史性的一大步,特別是大陸方面單向給予臺灣多項農産品出口的優惠待遇,包括擴大開放22項水果準入,其中15項給予零關稅,以及11種蔬菜及8種漁産品準入也給予零關稅待遇,使得近來臺灣農産品銷往大陸的數量大幅增加,其中部分生鮮水果由於享受零關稅的特殊待遇,2005年及2006年出口值屢創新高,年成長率分別達到38.22%及22.1%,不但對大陸水果市場價格的穩定有所幫助,更提升了臺灣農民的生計。
主持人:我們看到日本傳統上一直是臺灣農産品的最大出口市場,那麼在2006年,日本還是臺灣農産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在9.1億多美元,而近年來,臺灣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迅速地增長,最終在2007年取代了日本,成為臺灣地區農産品最大出口市場,那麼這其中的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王鴻薇:確實在臺灣的農産品出口的部分,長期以來都是以對日本出口為大宗,日本一直都是臺灣農産品出口最大的市場。可是在這兩年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變化,當然這個跟政策的開放是非常有關係的,特別是大陸方面對於臺灣農産品在這兩年等於説有大幅度開放,包含項目的開放,特別在關稅,零關稅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在2006年的時候,臺灣的農産品對於大陸跟香港全部加起來,這個比率是26.92%,也就是對這兩個地區的出口,佔整個臺灣農産品出口是26.92%,還比日本少一點點。可是到了2007年,一舉就越過了日本市場,成為最大出口市場。
但是我們可以看一個政策,這幾乎是跟大陸對臺灣農産品出口的開放和優惠是完全可以扣緊住的。在2006年的6月份,大陸對於臺灣的農産品一共開放了15種水果零關稅,這是一個非常大幅度優惠的政策。到了2007年3月份,再進一步地開放,把它開放除了這15種水果零關稅之外,還有11種蔬菜,還有加上8種的水果,所以可以看得出這一連串的開放政策,對於臺灣農産品到大陸去,一方面這個成本大幅的降低,還有它項目的品名也變得非常多。當然這樣一個出口的擴大,除了在政策的優惠上面,更重要的也就是兩地,特別是大陸市場它本身消費的狀況。它從一個比較基礎水果消費狀況,然後慢慢升格到比較優質的農産品,而臺灣的農産品長期以來,整個在亞洲地區不但是種類多,而且技術一直在升級,所以非常符合我們大陸同胞的一個口味,甚至在比較高精品,優質的水果部分,也能夠提供。所以在政策面,還有在消費市場面相輔相成的效果之下,使得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是越來越多,也使得大陸市場成為第一大臺灣農産品的出口市場。
鄭又平:在2006年的時候,兩岸又有一次新的進步,那就是在福建開設了批發定點市場,這個市場相當得活躍,根據市場上的統計,到2010年的時候,光是在這個定點批發市場大概就可以到30億人民幣的業績。2007年這一年,我們又看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也就是臺灣有將近300家相關農業的産業企業公司到9個省市區裏面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示範區,或者是臺灣農民的創作園區裏面去投資,去生産,這個金額已經到了69億美金,相當龐大的一個數目字。
更重要的我認為説,海峽兩岸的基本關係,也就是説同文同種,同樣的消費習慣,同樣的語言,相處在如此接近的地理區,交通如此方便,那麼在這種狀況之下,就促使兩岸的農業交流,尤其是臺灣的農産品進入中國大陸快速地成長。
主持人:那麼臺灣農業主管部門提出的一份“農業外銷産職成果年度報告”顯示,在2007年臺灣的芒果銷量增長了一倍,我們也知道臺灣的愛文芒果和金煌芒果都是在大陸很受歡迎的品種,那麼,據王小姐您的了解,目前臺灣出口到大陸的有哪些優質的農産品?
王鴻薇:那麼臺灣農産品進軍到大陸市場,它的種類其實非常多的,剛開始包含大家可能吃到鳳梨、楊桃、甚至檸檬,還有一些其他的農産品,可是在最近整個大陸市場本身因為它的消費能力在提高,所以它對於農産品,對於水果的品質或者品級的要求越來越高了。最近剛才主持人提到芒果的部分,就我們所了解還有一個,在臺灣也算是精品水果的一部分就是蓮霧,蓮霧它分好多種等級,一般的蓮霧,還有黑珍珠,還有黑金剛,那這種在臺灣其實賣得非常昂貴,它可能一斤可能是幾百塊錢的新台幣,據我們所知道它到大陸也銷得非常好。
除了這些水果蔬菜之外,因為臺灣的水果農産品還在不斷升級,所以有一些精品的水果禮盒。據我們所了解,臺灣的農會組織,還有一些農業團體,甚至是一些企業,他們也注意到大陸市場,大陸的同胞對於這種水果禮盒的需求,特別是頂級水果的需求,有時候在一個長假的時候就把它從臺灣銷到大陸去。另外有機食品,因為大家越來越重視養生了,那臺灣的有機米這幾年發展得非常好,它的品質很高,當然價格也是蠻高的,除了臺灣市場本身在消費,還有亞洲市場之外,現在賣到大陸也越來越多了。
另外一個也是大陸同胞很喜歡,而且是送禮也很多的,就是臺灣的茶葉,像我們山胞種茶,還有烏龍茶,都是非常非常好的産品,那我們也相信在兩岸農産品的交流之下,會有越來越多品質很好,價格也很好的産品能夠銷售到大陸去,讓大陸同胞也能夠吃到臺灣又好又便宜的水果。
主持人:我們聽到臺灣媒體的報道説,依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加強臺灣對大陸市場農産品銷售,對農民的生計有幫助,鄭教授您認為這些幫助體現在哪些方面?
鄭又平:臺灣的農産品出口到中國大陸去,它逐年的成長對臺灣的農民生計有極大的幫助,最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市場,因為臺灣過去我們自己內部的市場它的胃納有限。臺灣本身是小農經營的這种經濟形態,在這種狀況之下,它的調節銷售的能力本來就有限,每一次如果説季節一變化,臺灣的水果或者是某一些農産品突然豐産的時候,就會造成谷賤傷農的情況,那麼這種情形當局也沒有能力來解決,民間的市場也無法快速地消納掉這麼多增生出來的産品,那怎麼辦呢?過去很多人只好讓這些産品倒到垃圾桶裏面去,或者是就地焚燬,可是今天因為有中國大陸這個農産品市場的存在,讓臺灣的農民能夠在豐收的時候,順利的將他們這一些産品能夠銷售到中國大陸去。
不僅是如此,中國大陸的這個市場的成長,我覺得它另一方面促進了臺灣自己技術的提升,也就是説新的市場有新的需求,而這個新的需求會帶動農民,臺灣的農民是非常靈活的,臺灣的農民曉得説隨時根據他所面對的消費市場的需求、口味,去修正、調整、改善他自己的産品。所以對臺灣的農業技術來講,它是一種無形的推動力。不僅是如此,臺灣的農民過去這幾年,因為農産品能夠外銷中國大陸,那麼中國大陸市場所獲得的利潤,對於過去這幾年臺灣農民過得這麼苦的日子情況來説是一大改善。臺灣的農民大概是非農,也就是城鎮市民的收入大概只有79%到80%左右,在這種狀況之下,你要改善農民的收入,就是要想辦法增加他的産品市場的消費量。臺灣自己消費有限,今天中國大陸市場對臺灣農民來講是一大福音。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這樣一組數字,臺灣農産品輸入到大陸的金額從1997年的1456萬美元,逐步成長到了2006年的4億3千多萬美元,成長了近30倍,那麼,臺灣的農産品對大陸出口的迅速增長對臺灣的經濟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王鴻薇:沒有錯,就像剛才主持人説的,從1997年到2006年,光是在大陸市場的部分是成長了30倍,我們可以説在臺灣放眼所有的市場來講,幾乎沒有辦法找到一個市場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可以成長這麼多。而且2007年臺灣對大陸跟香港的農産品的出口已經超過日本,根據過去的經驗法則來説,我們幾乎可以確定一件事,也就是大陸成為臺灣農産品最大出口市場這樣的趨勢,在短時間是非常難逆轉的。當然大家就談到説,對臺灣經濟有什麼樣影響?當然有很大正面的影響,一個這樣的市場這樣快速的崛起,對於臺灣的農民來講,臺灣的農産品來講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出路。
鄭又平:我個人的看法是,除了現在有的商品之外,將來的精緻農業,以及農業技術的繼續交流都會是兩岸之間在農業合作上可以大展身手的場所。
主持人:非常感謝二位對以上話題所做的説明和分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