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一光:《我是我的神》出版

時間:2008-04-23 13:33   來源:文匯報

    兩卷本、80萬字的長篇小説《我是我的神》自今年初出版以來,引起了廣泛關注。這部厚重、充滿英雄之氣的現實題材小説,是武漢作家鄧一光醞釀7年之久的一部力作,評論界認為“這是近些年來最重要的長篇小説之一,是一部對這個時代的精神疑難做出有力回應的作品。”由於其“深沉的歷史積澱和廣闊的現實內容”,這部小説也獲得了中國作家協會的重點扶持。

    揭示精神困境

    《我是我的神》講述巨大歷史變革下兩代人的命運,以及他們對自由的嚮往和追尋,主人公烏力天赫與烏力天揚,一個在傳奇中隱姓埋名,一個在世俗中起落沉浮,他們對人類苦難的終極追問、對虛偽的決不妥協,從不同方面揭示了人類面臨的精神困境。

    鄧一光説,創作這部作品的衝動,來自對一些人類自身終極問題的思考。“許多假像都讓人無法看清自己,誰也無法擺脫個體靈魂在時代中註定的言語符號化。‘我究竟是誰?’主人公天赫和天揚身上承載著太多的疑問,所有的疑問都讓我困惑,都是我想要解決的,寫作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但它們構成我寫作中的興奮點。”“那些在庸常人生中掙扎的生命都是我作品的原型,我希望他們身上體現一種‘神性’,即便他們身處苦難與煎熬,仍然能夠仰望光明。”

    在中國作家協會與北京出版社日前聯合舉辦的對這部作品的研討會上,文學評論家、《人民文學》雜誌副主編李敬澤評價道:“《我是我的神》是一部精神史,是精神在宏大歷史和庸常生活之間覺醒、掙扎、存續、自證的歷史。”

    解決文學困頓

    “中國的小説正困頓于精神敘事的堅城之下——近些年的中國長篇小説的一個根本特點就是虎頭蛇尾,小説中人物的精神生命遠不如他的肉身長久,人還沒死,精神先斷了。”李敬澤認為,長篇小説的困頓在根本上是由於精神的困頓,只好求助於情節、事件、現象,但在這一切之中,卻沒有“人”或只有破碎的人,沒有對人的形象的探索和想像,沒有有力的精神敘事,“而《我是我的神》真正令人驚心之處,正是最終形成了沉鬱蒼茫的力量——經歷幾百頁的情節、事件,最終——人站立在那裏。”

    文學評論家秦晉則認為,這是一部具有新的現實主義文學思維的小説,“當讀完這近百萬字的文字時,我們從中最後獲得的,是一種在血淚中搗毀、又在死亡線上再生的英雄主義,是一面更具有人情、人性和人的精神意志力的旗幟。”秦晉認為,在當下熱門的軍事題材影視作品中,存在一些“膚淺的戰爭觀”,缺乏嚴肅的對民族興衰的沉思,以浮華膚淺的煽情來代替直指生命尊嚴的反省,而在《我是我的神》中並沒有回避對戰爭的思考,“作者沒有簡單地推崇英雄主義,更不是在否定英雄主義,而是一個‘認識你自己’的過程,它包含作家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救贖,他的精神求索和心靈重建。”

    曾以《我是太陽》、《父親是個兵》等軍旅文學作品享譽文壇的鄧一光,在這部小説中仍然延續了他的英雄之氣和悲憫情懷,思考著巨大歷史變革之下的個人精神選擇問題。鄧一光説,自己創作這部作品,“不在於回憶,而是進入,進入那個我們曾經經歷過卻沒有留意記錄的年代,進入那個年代中曾經年輕過、希望過、掙扎過,甚至墮落過,卻始終不肯放棄救贖和自我救贖的人們的精神求索和心靈的重建之地。”

編輯:江洪淩

相關新聞

圖片